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温州一号工程以民引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04:43 中华工商时报

  -新华社记者 张和平

  通过引进外资外力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水平

  向来“恃才傲物”的温州民间资本如今向外资低下高昂的“头”。政府与民企诚心悦意张开双臂欢迎外资入温,“以民引外”“民外合璧”,倾力实施“一号工程”,走出一条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水平新路。

  困境:“螺蛳壳里做道场”

  长期以来,温州低小散、低效益的阴影总挥之不去。号称三大支柱产业的服装、皮鞋、低压电器年产值有300多亿元,但税收贡献率低。全市原有各类工业园区多达280个,平均产值仅3亿元。

  温州市为解决低小散多年来已“极尽能事”,但往往摁下葫芦浮起瓢,收效甚微。2005年初,市决策层深入解剖认为,老吊在民营经济一棵树上,靠其自身的“内力”摆脱低小散,犹如“螺蛳壳里做道场”,空间有限。

  温州市委由此提出引进外资“一号工程”导向战略,寻求“外力”以推动产业结构质的飞跃。引进外资并非新花招,但对领改革之先、落开放之后的温州,却有特殊的意义。温州近20年实际引进外资只有10多亿元,仅为宁波市2004年一年引进外资的三分之一。

  市委决策层坦言,“一号工程”实际是“补课工程”,补引进外资之课。但该决策一时难形成共识。对此,有人提出质疑:民间资本3000亿元,闲资就达1000亿元,每年还有上亿元资金“外逃”———温州民资殷实,没必要舍“民”求“外”。

  对策:“公转”促“自转”

  针对上述引进外资“要不要”“能不能”“该不该”“行不行”等问题,温州市委、市政府决策层意志坚决。他们积极做“公转”促“自转”的工作。

  “公转”:创立新思路,创建“嫁接经济”的理念,制定导向政策,引导民营经济搞产业嫁接,重点将传统、支柱产业与

世界500强、著名跨国公司、国际行业龙头、国外优秀企业嫁接。

  搭建“以民引外”的平台。带领企业“走出去”,在海内外组织各类招商会,帮助企业直接招来有效项目100多个,储备好项目111个。

  “自转”:让企业自由选择,自我作为。政府不搞“拉郎配”。市委书记王建满说,我们不是简单的承接,而是产业对接,不是一般的引进,而是进出对流;不是单纯的引资(独资),而是借梯登高。走“以民引外”“民外合璧”发展之路,这是温州再创新优势、提升产业档次的捷径,也是温州今后发展的重要出路。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是引进外资的主战场。温州市在此重点实施“腾笼换鸟”工程。“笼”腾让给“民外合璧”的企业。“腾笼工程”使17家已公示的内资企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逼得他们四处寻找外资“攀亲”。当年,开发区17家被叫停的内资企业已全部实现嫁接,获批的土地更多,而且与外资共同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和合”公司董事长黄松桂说,“腾笼换鸟”表面看是亏待了内资企业,但实质上是内、外资都获得双赢。

  深化:“挑肥拣瘦”“以产引外”

  今年以来,温州市“招商引资”的重心向“招商选资”转移,注重“以民引外”的质量。总投资3200万美元的温州忠诚数码科技公司“挑肥拣瘦”,引进日本数码先进技术,开发生产

液晶数码电

  视、

数码相机、家庭影院等高新科技产品,这将温州的产业结构大大提升了一个档次。

  中国低压电器领军企业之一德力西集团公司放出一颗“卫星”。他们在多家世界500强中选择国际“巨无霸”德国施耐德公司进行资金、技术、品牌、管理等深层次的嫁接,总投资逾1.5亿美元,各占50%股份,成立新合资企业。董事长由中方出任,产品打中国德力西品牌。这项合作将对德力西产业产生质的拉动,合资企业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2.6亿元,带动中国输变电电器年出口超1亿美元。

  令人关注的是,温州市各级政府及一些企业将“以民引外”转向“以产引外”,引进“产业链”,深化“一号工程”。温州是世界著名的“鞋都”,该集群经济企业高达5000多家,年总产值超400亿元。其主要原料是氨纶、聚氨酯。贡献并支撑这个“下游产业”的主要是以华峰集团为代表的“中游产业”,其年产值40亿元。但其“上游产品”主要受控于德国拜耳、巴斯夫公司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温州、瑞安市政府为了形成整体的产业链,使产业链更加合理、科学,就利用华峰在全国业内“龙头老大”的市场地位和超大需求份额,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招引了“亚洲一号”聚氨酯企业日本NPU公司专门到瑞安市投资3600万美元,与华峰作“邻居”,办起“专供”华峰的“上游产业”。这项“一毛不拔”的“合资”项目,有效地打造成整个温州制革、制鞋、服装的产业链,也使华峰的供求格局得到优化,大大增强了市场的主动性。(9B1)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