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专家呼吁制定石油储备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 02:41 第一财经日报

  侯利红

  在16日上午的五国能源部长会议上,中国呼吁与印度、日本、韩国及美国在战略石油储备方面加强合作,以促进全球能源安全。

  对此,有专家表示,中国应建立完备的石油储备体系。

  呼吁制定石油储备法

  “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才刚刚开始起步,商业储备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昨天,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石油储备体系实际上包括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才能切实提高国家应对石油供应中断和石油市场剧烈波动的能力。

  在董秀成看来,在加快落实石油战略储备计划时,必须注意建立相应的战略储备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框架,包括尽快制定和颁布石油法和石油储备法。

  早在2004年,为应对石油供应中断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中国就已经正式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首批确定的四个储备基地分别位于宁波镇海、舟山岱山、青岛黄岛和大连。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中国更是进一步明确了扩建和新建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战略。

  今年8月,镇海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正式建成,10月宣布启用,接受原油注入。目前,其余三个也正在有序建设中,根据计划,它们将在2008年前陆续投产,届时中国将有1亿桶原油的储备规模。

  此前,中国一直未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石油储备主要依赖于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的商业储备,综合储备天数大约仅为21天。

  其实,借助石油战略储备手段规避

能源使用风险、降低油价波动影响,已是众多石油消费国家的惯例。目前,美国的战略储备已经超过120天,处于历史的最高水平;日本、韩国处于90~120天区间;印度和中国则是刚刚起步。

  董秀成透露,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国最初设定的战略石油储备目标是40天,后来调整为60天,这个指标是不断修正的,“天数越多,安全系数就越大”。

  石油统计应加强

  不过,虽然力主加快实施石油战略储备计划,董秀成同时也强调商业储备的重要性。

  “我个人觉得,中国目前在石油领域大的问题反而不是战略石油储备,而是商业储备。”董秀成表示,战略储备是为了应对石油供应中断导致的能源安全问题,这更多是一种抵御风险的机制,真正启动的时机很少;但商业储备是为了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变化,对市场起到调节和平衡作用,其参与性更强。目前中国的商业石油储备才刚刚起步。据介绍,目前美国商业储备已经超过了180天。

  五国能源部长在联合声明中还表示,将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董秀成表示,信息共享应该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提高市场数据透明度,加强国家之间的沟通,如及时通报每天的石油库存数据;二则是在此基础上,加强政策协调,共同维护石油市场稳定。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一位专家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中国在石油统计上还未能形成一套良好的机制。他建议中国应学习借鉴美国的统计系统。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