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定军 北京报道
截至6月底,东北的企业增值税改革试点已经宣告完成。不过,这个以减轻企业税负为特征,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过渡的税制改革仍然只是缓慢推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裴长洪在新近的一次会议上说,企业增值税改革显然已经
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捆绑在一起了,最快也可能要到2008年。
这暗示着,目前内资企业税负较高,内地投资者投资信心走低的情况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近期报告为例,截至2005年底,全国内资企业实有350万户,比上年减少30.1万户,下降7.9%。全国除北京、黑龙江、西藏三省区市外,其他省区市的实有内资企业户数都在下降。其中重庆、四川、湖南分别大幅下降21.9%、20.5%、15.3%。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对此专门做出研究报告认为,中国需要改善创业环境以利于就业的增长。国内外的历史经验证明,凡是创业环境良好的地方,贫富差距低,就业率高,社会转型的阵痛小,中国亟待建成一个创业型的国家。
内外资企业两极分化
中国目前的内外资企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情况:即中国内资企业的注册数目大为减少,注册资金也在下降;而外资企业注册数在增加,单个投资也在大幅上升。由此引发的各种猜想,值得玩味。
2005年年底,在全国内资企业同比下降7.9%;新登记内资企业26.7万户,比上年同期下降14.4%。与此同时,外资企业数目却在增加。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4001家,同比增长0.8%。
至于内资企业注册资金减少,外商投资资金大幅增加,则明显反映出内外资企业投资的冰火两重天情况。
2005年年底中国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大幅下降。新登记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7031.6万元,比上年减少4308.5亿元,下降38%,户均注册资本(金)263.6万元,比上年减少100.1万元,下降27.5%。
而外商投资情况,按照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金伯生的说法,外资企业在华的投资单个投资数在大幅增加,质量在上升。比如考虑到中国银行、保险、证券领域吸收的外资直接投资数,2005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724.0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2%。
对于内资企业的注册总数目减少,国家工商总局的新闻官员表示“比较正常”,企业注册数减少还不能等于企业破产数,不能反映出企业盈利的情况。
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此实际上是中国内资企业负担高于外资的重要结果之一。
多项调研结果均显示,由于外企享受了种种税收优惠,其所得税平均实际负担率则为11%左右,低于名义税率15%,比内资企业的33%税率低了约一半。
但是,由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最快今年8月份人大讨论,明年两会通过,也需要2008年才能实施。而另一个减负的增值税转型,即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过渡在6月底已经在东北试点完成,但现在看来,其实行和推广需和内外资所得税合并捆绑,因此也寄希望于2008年。
这可能意味着,内资企业新注册投资消极的情况,在短时间内不会好转。
需改善创业环境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发布报告说,中国需要建成创业型的国家。
韩国、日本在转型期间,每千人企业数量从5个左右,上升到50个左右;在中小企业中就业劳动力的比率从40%上升为70%至80%;失业率相当长时间为1%至2%;基尼系数低于0.4。
同样,中国统计数据反映出来贫富差距小、就业率高的地区,大多是创业发达的地区。比如浙江每1000个人中有58个个体户,但在贵州,只有19个。
2005年浙江全省城乡收入贫富比,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44∶1,低于全国的3.22∶1,低于贵州的4.34∶1。
而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创业环境远不尽人意。据悉,发达国家每千人有企业法人单位45个,发展中国家约有20~30个,而中国平均只有2.6个。
导致如此的原因是,中国财政、货币等多项政策是抑制创业、缩小就业的,尽管中国出台了很多促进就业的措施。
周天勇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认为,中国内资企业实际税费负担较高、注册手续繁杂反而遏制了部分创业,并间接地影响到了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