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餐饮 > 严查苏丹红食品 > 正文
 

中国经济周刊:后苏丹红时代食品安全监管提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 08:14 中国经济周刊

  3月29日,苏丹红监测的国家标准正式出台并实施,持续一月有余的社会惊恐心理终于得到安抚,但“苏丹红之后,下一个是什么?”的疑问,显示人们对食品安全依然担心,甚至紧张。

  《食品安全法》的起草工作已进入备战阶段,政府各监管部门间的职能协调也试图解决“多个和尚无水吃”的监管现状,这一切都显示:政府正在为食品安全提供“系统性解决
方案”。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定军/北京报道

  3月29日,各方期待的苏丹红监测标准终于出台并实施,从苏丹红东窗事发到监测方法出台并实施,前后一个月时间,中国政府监管部门工作效率之高,令世人瞩目。

  检测标准公布后的第二天,仅北京地区就新查出腐乳、榨菜、鲜辣酱等25种食品含有苏丹红,被责令全市下架。

  但如果把关系国计民生的食品安全寄希望予国家检测标准“攻之于一役”的这种操作方式,显然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中国经济周刊》获悉,国家标准委正在清理旧的、过时的食品法规;今年两会期间200多名人大代表联名上交提案,建议尽快出台《食品安全法》;而苏丹红事件,可能已促使《食品安全法》“加”入政府今年的工作日程。

  而苏丹红国家检测标准的出台,更被业内人士评价为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项标准的问世,它预示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保障问题,已进入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的务实阶段。除《食品安全法》起草进程加快,“多个和尚无水吃”的食品监管体系现状也正在改变中。

  谁是下一个“苏丹红”

  苏丹红的“质检尴尬”

  长达近十年来,中国国内苏丹红监测标准一直缺失的问题终于成为历史。

  3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家标准,该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这标志着中国苏丹红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正式出台。国家质检总局还称,这项标准克服了欧盟标准定量不够精确,且不适于食品成品中检测等不足,目前已在18个省级质检机构得到实验验证,效果良好。

  这是历时一个多月以来,国内沸沸扬扬的苏丹红事件的最新、最权威、最具安慰性的官方新闻。

  与以往大多食品安全事件不同的是,此次苏丹红事件属“海外引进”,即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率先向消费者发出警告,指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生产的419种食品,可能含有苏丹红一号(简称苏丹红)。中国政府对这一信息迅速做出反应:2月25日,国家质检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含有苏丹红的食品加强检验监管。

  但政府“通知”下发之后却遭遇尴尬:政府质检部门发现,中国并无苏丹红一号的检测标准。

  “无奈”之下,国内只好启用欧盟检测标准,结果发现,在中国销售的肯德基、亨氏产品的原料中也存在具有致癌性的苏丹红。而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中国可能含有苏丹红的进口食品或原料,从一开始发现的359种,增加到618种,如FridgewayM.B.的马铃薯肉饼、Questo的海鲜调味料、BirdsEye的健康选择火锅鸡肉等。

  与此同时,负责制定质量监测标准的另一部门—国家标准委,迅速组织有关机构参考国外标准,研究相应的检测方法,反复验证和比对,并经北京、广东、上海等18个省级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实际应用,准确性得到实际验证的前提下,于3月29日出台了中国国际级监测标准。

  3月30日,即苏丹红国家监测标准出来的第二天,北京新查出腐乳、榨菜、鲜辣酱等25种含“苏丹红”的食品,被责令全市下架。

  至此,苏丹红检测标准的缺失最终得到解决,但食品安全问题并未结束,“苏丹红之后,下一个是什么?”成了包括普通百姓、食品专家、甚至政府官员等各层面共同的疑问和担忧。

  食品业专家指出,苏丹红监测标准的历史缺失,只是目前中国食品安全之困的表象个案。尽管苏丹红监测标准已经制定,但是整个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缺失这一“历史性”陈旧问题,远未解决。

  食品安全问题≠假冒伪劣问题

  苏丹红事件,是一个典型的食品安全问题。从性质上看,它不同于食品行业中的假冒伪劣产品,其危害性也更为严重。

  食品行业专家指出,社会公众理解的所谓食品不安全事件,与专家所理解的食品不安全事件,有着本质的差别。

  如去年震惊全国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是典型的假冒伪劣行为,属于劣质食品范畴。假冒伪劣产品可以检测和查出,从而可以预防和控制。而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属于科学未知或新发现,需要用科学方法给予严格认定,同时如果观念错误或认识不足,则难以预防和控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安全研究所研究员陈君石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蔬菜水果可能存有农药残留、猪肉可能有瘦肉精成分等,这都是比较典型的食品安全问题;而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更是头号性的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由苏丹红致癌性说而引致的全球范围内的惊慌,特别是中国质检过程中因检测标准空缺而遭遇的“尴尬”困境,已经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的典型案例,也正因如此,苏丹红事件正越来越受到包括专业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国家食品安全部门的有关人士曾向《中国经济周刊》坦称,尽管自2月18日英国宣布发现苏丹红后,中国采用的欧盟监测标准检测出了不少苏丹红食品,但是英国的监测标准是否适用中国,还有中国刚刚发布的监测标准到底是否科学,目前还不能妄下定论,还需要实践检验和科学论证。

  据介绍,中国食品行业目前使用的技术标准中,99.8%是由国外制定的,其中中国参与制定的不到2/1000。这些从国外引进的标准是否适用于中国,目前基本还无法相关研究和论证。

  传统食品的非安全性问题更严重?

  目前,缺乏国家级监测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成分,绝不仅限于苏丹红。

  “中国传统食品的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某些方面可能更为严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系专家生吉萍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她说,苏丹红的致癌性尽管严重,但国外还是有标准的,因此我们即使缺乏自己的监测标准,还可以先借用国外标准“应急”;但对于中国传统食品而言,国外不可能制定其有害成分的监测标准,因此中国人只能依靠自己动手。但事实上,尽管“中国某些传统食品中含有致癌成分”已成为很多人了解的常识,但相关的监测标准至今依然空缺。

  生吉萍介绍,中国某些传统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指三四苯丙芘。三四苯丙芘在炸烤食品中较为常见,这在业内早就是常识性知识,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隔行如隔山”,外加宣传力度不够,所以很多人并不了解。

  “但食品安全是大事,无论消费者懂还是不懂,这方面的产品检测标准、检测工作不应空缺和缺位。”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目前对于中国传统食品安全的一些基础研究已经在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如“熏烤腌”制食品到底多大程度上有致癌性。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个课题小组,经过两年多时间,对中国国内出售的烤鸡、烤鸭(电烤、炭烤等)、熏鱼、叉烧、咸鱼、咸肉(火腿)、腌菜、豆豉、臭豆腐、霉干菜等6种熏烤食品、13种腌制发酵食品,采用两种试验方法(专业说法是蚕豆根尖细胞核试验和Ames试验)测试,结果发现,其中5种熏烤食品和11种腌制发酵食品具有致癌危险性。

  原因是,腌制食品中有较多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与肉中的二级胺合成亚硝酸胺,此物是导致胃癌的直接原因。而发酵食品中除了含有亚硝基化合物外,还涉及霉菌污染。其中,霉干菜和豆豉中检出多达5种霉菌的菌株。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称,将畜禽肉及其制品列入检验检测项目之中,结果显示,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腌制、加热制成的定型包装的西式蒸煮、烟熏火腿中,也含有亚硝酸盐、复合磷酸盐等成分。

  不过,这些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成果,是否最终可以作为监测标准应用于实践,目前还不能确定,其科学性也需进一步检验。

  如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位参与上述研究的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熏烤、腌制、发酵食品具有致癌危险性,只是一种试验证明,该成果也只是发表在一家卫生安全杂志上,该成果并没有到人群中进行试验,流行病学的相关研究也没有做。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刘文介绍说,一个科研成果的最终认定,既需要科学数据支撑,也要做危险性和风险性评估。

  目前为止,对于熏烤、腌制、发酵食品到底有无致癌物质,尚缺少权威机构的认定。据了解,负责流行病风险评估研究的国家实验室,隶属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前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该中心下属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说,该所可以做熏烤、腌制、发酵食品是否致癌的研究,但这需要国家有关机构首先提出要求。

 [1] [2]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苏丹红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