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商务部绸缪扩大内需 拉动农民消费被寄予厚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 09:5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明伟 上海报道

  5月13日上午,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专程从北京赶来上海参加第二届中国现代流通(上海)国际论坛。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的一个核心词是“拉动内需”,但是怎么拉动内需,却是
一个涉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乎各个领域的系统问题,商务部一直在求解流通业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姜增伟在演讲中指出,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地位正越来越突出,但与国际比还有相当差距,如何缩小差距一定要有现代化的理论支撑,因此商务部将对理论界的研究予以支持,并给予资金上的帮助。姜增伟表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进内外贸一体化,都需要扩大需求,尤其是扩大内需。”

  据称,继本次论坛后,

商务部将于今年9月邀请一批专家赴京进一步建言献策。

  原百联集团董事长、刚刚就任上海市经委副主任的张新生认为,要发挥好流通业的先导作用,光靠政府或者企业都不够,要搭建一个“官、学、企”三方参与的平台。

  参加本次论坛的300多名代表正是来自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政府方面除了姜增伟,还有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上海市政府有关领导等出席。

  “原本计划上海市10多个区的分管领导都将出席,但是最后只有4个区的区长和个别区的分管部门领导前来参会。”受委托组织该论坛的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一位领导表示,这说明要确立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龙头地位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虽然中央政府已经非常重视了,但是基层许多政府部门的观念还并没有及时转变过来。

  中央政府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扭转这种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状况。

  2005年5月的首届流通论坛上,时任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流通业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要成为

中国经济的“火车头”。

  当前,商务部正试图将这种“先导性”体现到“拉动内需”上来,其中建设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带动农村消费提高被寄予厚望。

  在前不久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现场会上,薄熙来提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中国最大的经济问题是什么?”他认为,今后几年,拉动内需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如何拉动农民消费,是重要内容之一。

  他举例说,很多地方一直为如何为农民增收而殚精竭虑,但却一直没有良方。就是因为一直没在基础设施上下功夫,结果出现生产的东西卖出去便宜,买进来的东西却贵,其物流成本比欧美都要高,而这个剪刀差还在扩大。因此,搞活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将是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

  姜增伟提出,流通业当前值得研究的课题还有:如何解决农业进入市场难,传统流通业如何进化到现代流通业,国外流通业如何与民族流通业结合,流通业如何进一步促进就业,如何解决流通业中

知识产权争端增多的问题,如何发挥流通业拉动内需的作用等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9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