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上海新华书店借壳华联超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 15:27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新华书店借壳华联超市

  本报记者 李明伟 实习记者 支维墉 上海报道

  4月14日,沪市上市公司华联超市(资讯 行情 论坛)(600825.SH)开盘后一路高走,最终以7.25元报收,接近涨停板。这个价位已然是2005年11月1日股价最低时(3.36元)的2倍以上。

  “一家销售下滑、利润大幅下降的企业怎么可能这样不停地涨呢?”证券界认为,市场真正追捧的是日益甚传的“华联超市私有化”的传言,而私有化之后,壳资源将被注入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下称“上海新华”)的资产。

  上海新华书店将借壳华联超市上市的说法,早在3个月之前就已经在投资界不胫而走,现在,这个消息正在被证实。4月13日,百联集团一位高管告诉本报记者,华联超市卖壳给上海新华已经基本确定,有关方案已经上报到中央相关部门待批,如无特殊情况,预计在两个月之内就会进入实质操作。

  4月11日,上海新华总裁李权接受记者询问时不置可否,仅表示:“有关上市的事情不方便透露任何信息。”

  据介绍,目前正在为上市申请的出版发行集团共有三家,除了上海新华外,还有辽宁出版集团和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其中四川新华发行集团的A股上市计划已经获得了有关部门的批准。

  借壳上市的未来空间

  借壳上市是上海新华走的资本捷径。3月下旬,上海新华以一个礼拜的时间进行了审计,迅速完成了资产评估,接下来就是如何操作买壳了。

  据一位证券界的知情人士介绍,华联超市壳资源的初定售价约在0.20元每股,以华联超市总股本2.6亿股计算,上海新华借壳的代价预计在5000万元左右,“现在壳资源也差不多就这个价了”。

  按照上述百联集团高管的说法,具体的借壳流程将大致如下:上海新华先将商定的购壳款付给华联超市的大股东上海百联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有限公司,百联股份出资买下华联超市的资产(也即实现华联超市资产的“私有化”),随后,剩下的壳资源和货币资产以及上海新华的资产都注入新的上市公司,由此实现上海新华的整体借壳上市。

  “这个方案不一定就是最终方案。”该高管表示,由于上述交易涉及到华联超市和百联股份两个上市公司,最后都必须获得流通股东的表决通过,“关键还是在对价上”。因此即使政府和大股东都顺利通过了该方案,最终能否操作成功依然存在变数。

  “新华书店的上市和华联超市的退市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是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任一方面的失败都会导致整个方案的流产。”在上海新华积极向各级政府部门争取时,百联集团也需要向百联股份和华联超市的机构投资者去做说服工作,而当前华联超市二级市场的强劲表现,正在将百联方面引入两难境地:市场看好重组固然是好事,但过高的股价也将使百联付出高昂的代价。

  “以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的盘子来看,现在的股价的确显得高了。”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一位资深分析师认为,2005年上海新华的销售总额是11.85亿元,净利润是5300万元,以20倍市盈率计算,其总盘子应该在10亿元左右,分摊到2.6亿股,其合理价位应当在每股4元左右。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不能静态看待上海新华的未来空间,因为当前正值新一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海新华正在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之一。

  华联超市无奈退市

  与出版发行行业刚刚迈出市场化步伐的意气风发不同,华联超市已是零售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沙场老兵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华联超市就开始了股份制改造,开始了上市等资本运作,也于这个世纪前几年经历了行业的大并购重组。2003年,华联超市大股东华联商厦(资讯 行情 论坛)所在的华联集团被合并组成了中国最大的百联集团。由此,这个中国第二大超市的命运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

  华联超市的不幸是它所隶属的百联集团还有一个更大的连锁超市——联华超市(资讯 行情 论坛),这个在上海的街道弄堂一直与华联超市对着干的同行,于1997年反超了当时位居中国第一的华联超市,此后就一发不可收地快速扩张,稳稳占据着行业单体第一的位置至今。

  百联集团诞生的一大使命就是“整合”、“消除同业竞争”,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两大超市终于要走向合并,但是到底是谁整合谁,却一直悬而未决,整合的困难也使得百联高层不得不谨慎从事。两大超市多年来的对手关系使得其企业文化差异甚大,又因为两大超市在不同的证券市场挂牌,这使得其不同利益的协调十分困难,且其重组还面临着政策和法规上的障碍。

  于是,整合一拖就是3年,华联超市也褪去了朝气,经营每况愈下,最终,曾经多年以两位数高速发展的华联超市滑入了销售下降4%、净利润狂降44%的地步。相反,联华超市则继续以年销售382.85亿元、3786家网点规模连续第9年稳居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零售企业第一名。

  至此,以联华超市为主导整合两家超市的意见开始明朗。2005年2月,原联华超市商品部部长张国宏调任华联超市总经理,这为后期联华合并华联埋下了伏笔。

  需要斟酌的是操作合并的技术难题,百联集团的总体的构想是先实现华联超市的私有化,然后再以市场方式将其资产注入联华超市。由此,华联超市的退市成为必然,只是其壳资源不会再如华联商厦当初合并进第一百货(资讯 行情 论坛)时那样注销,而是卖出去谋求残值收益。

  深化行业体制改革

  事实上,上海新华的资本运营计划,因其“空降总裁”李权的到来而突然加速。

  李权,36岁,一位儒雅的职业经理人,曾任海尔集团下属欧海家居营运总监,2005年4月上任上海新华总裁时曾引来一片“轰动”:他是中国图书出版行业第一个通过全球竞聘方式引进的系统外人才。

  到任两个月后,李给上海新华定下了未来5年目标:把上海新华打造成为具备物流、商流、资金流运作能力,具备国际市场操作能力、产融并举、行业领头雁的百亿级集团公司。李很清楚他被委以重任的使命,那就是要把这个从延安窑洞时期就诞生的老企业真正带向市场化,做强做大,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国际化竞争。

  实际上,在李权到来之前,这项工作已经启动。

  2004年12月,上海新华通过挂牌方式转让集团49%的股权,上海绿地集团以3.48亿元价格中标,成为上海新华的大股东。至此,中国第一家混合所有制的发行集团诞生,总资产达12亿元,旗下拥有30多家新华书店、上海书城、东方书城、新华书店发行所、音乐和教材书店等连锁品牌。

  这些工作为李权到来后的施展拳脚打好了基础。李权给上海新华设定了三步走目标:第一步是扩大在上海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目前上海新华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为55%,李权的目标是做到75%~80%;第二步是成为国内同行的领头雁,市场占有率达到10%,也即年销售达到100亿元;第三步是走向世界。

  为实现这些目标,上海新华专门成立了资产运作部,对国内同行分头调研,跟这些同行的实质性接触也已经展开。据李权预计,今年将至少会有两项单项规模在5亿元以上的收购;未来3年,上海新华将收购7~8家外省的发行集团,从而一举做大。

  上海新华的一系列动作,正契合了国家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

  今年1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出《意见》,提出了多项指导方针,包括“要大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培育和建设一批出版、电子音像、影视和动漫制作、演艺、会展、文化产品分销等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

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同一地区的媒体下属经营性公司之间互相参股”;“要大力推进文化领域所有制结构调整,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等。

  根据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是我国出版分销行业全面放开的最后一年,深化体制改革以应对入世,正在成为出版发行行业的重中之重。

  “全国有30多家省级出版发行集团,按照中央打造3~5家发行巨子的计划,跨地域兼并整合势在必然。”一位行业人士说。

  “未来3~5年内国内出版发行行业将完成大洗牌。”李权同样如此认为,主管部门希望打造3~5家发行巨子,“就是要在与狼共舞前先把自己也变成狼,甚至是头狼”。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04,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