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剑锋 发自广州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城乡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珠三角的城镇化水平已超过80%。
但是在总量成就显著的表象之后,却潜伏着区域发展严重失调,区域和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危机。
在全省范围内,珠三角地区一枝独秀,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发展长期滞后。三个地区之间不仅经济总量的差距越来越大,政府财力相差甚远,居民生活水平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
交通不便是造成广东省区域发展失调的主要原因。香港特首顾问曾德成在发表演讲时曾表示,珠三角围绕香港的三小时经济圈,即乘车从香港出发,三小时可到达地区,其接受香港辐射的水平比其他地区高。
对港资企业主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调查也证实了上述观点。他们一般只会投资于三小时内可以从香港乘车到达的地方,以确保早上出发,当天能返回香港。
按照现有的交通手段,珠海和中山被排除在“三小时交通圈”外。改革开放初期,珠江西岸的中山、珠海与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发展水平和城市规模相似,由于三小时经济圈的效应,20年后,珠海、中山加起来的经济总量只有东莞、深圳加起来的经济重量的25%,总量相差4500多亿元。
对于广东省区域发展失调的现状,广东省政府方面有着充分的认识,并积极谋划突围,重构全省区域发展格局。
“前瞻性、全方位地重构我省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区域之间分工合理的有序发展格局。”已经明确写入广东省“十一五”规划中。
为了解决区域协调和合作的交通瓶颈,在2004年所有地级市已经通高速公路和2005年打通所有邻省通道的基础上,在“十一五”规划当中,广东省继续重金投入,力图突破经济发展中的地理距离限制。在全部233项总投资1.5万亿元的重点项目中,交通运输工程项目就占据了63项,总投资额达5000多亿元。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陈善如在两会期间确认,广受关注的港珠澳大桥在2007年内将动工。
63项交通项目中,加强珠三角和泛珠三角交通状况的公路和铁路项目就占据了50%以上,总投资额3800多亿元,占据全部交通建设项目资金的7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