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精华
社区银行是基于社区范围内经济主体的共同利益诉求而依法自主设立的小型商业银行。它具有地缘信息优势,为社区居民及经济组织提供主要基于当地经济活动的金融服务。建议在十一五时期开展社区银行的规模性试点。同时,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组成权威研究机构,总结试点单位经验,研究相关理论和政策,制
定指导意见及政策措施。
日前,有参加全国“两会”的媒体报道,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7日参加民建中央联组讨论时提出,要把邮政储蓄改造成社区银行。记者昨日就此话题向银监会有关人士求证,该人士却告诉记者,“就我所知,邮政储蓄银行究竟采取哪种筹建、运行方式至今还没有确切的说法。”
随后,记者又就此话题致电民建中央调研部,该部的一位知情人士说,刘明康主席在与他们的讨论过程中确实提及过“将邮政储蓄改造成社区银行”的想法,“但刘主席是在谈论我们关于尽快发展社区银行的提案时提出的一种思路而已,目前还不宜将此理解为官方的明确政策指向。”
邮储改造难度大于农信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结合邮政储蓄的现状和社区银行的属性来看,要将邮政储蓄改造成社区银行并非易事,“甚至比将农信社改造成社区银行的难度还要大”。
去年以来,坊间就曾有传言称银监会有欲将农信社打造成为社区银行的说法,但截至目前各地农信社的改革路径各不相同,发展社区银行的思路也依然没有找到一个“两厢情愿”的载体。
“就我所知,在改造邮政储蓄银行的种种思路中,确实有将它推向社区银行方向的想法。”这位专家说,和农信社一样,我国的邮政储蓄不仅网点遍布农村,而且对于目前农村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十分了解,“如果依托他们的这些优势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三农,相对于其他方式更具可行性。”
上述专家的顾虑与正在酝酿中的“储蓄银行”的复杂身世不无关联。从1986年“坐收利差”的特殊照顾到2003年自主运用新增存款,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达到13000亿元,仅次于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但如何切分这块利润丰厚的蛋糕却始终成为邮储改革的最大关键。
今年1月16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表示将尽快批复邮政储蓄银行的筹建方案,以确保2006年内该银行正式对外挂牌。近日,更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最早将于今年6月挂牌,而且成立后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一改过去只存不贷的模式,对外发放小额贷款。
“从前邮储是不愿意往银行的路子上走,因为成为银行就既要存款,也要贷款,这是邮储不愿意做的事。”这位专家分析,“从目前银监会的推进力度看,邮储是不情愿也得硬着头皮干。而在此过程中邮储愿不愿意、看不看好走社区银行的模式都还有待继续博弈。”
民建中央的有关人士还告诉记者,社区银行是基于社区范围内经济主体的共同利益诉求而依法自主设立的小型商业银行,它的诞生必须综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银监会等多方的考量,因此“准生证”的发放也会面临较多的障碍。
基层金融空白亟须填补
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在倡导发展社区银行的问题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3年以来,他多次在多个重要场合明确提出在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重要性、必要性。与此同时,他们的调研部社会事业研究处还就此课题在全国进行了近两年的调研工作。
昨日,民建中央社会事业研究处李晔鸿处长给记者发来了她们在今年两会上提交的《关于尽快发展社区银行的提案》。提案认为,虽然目前我国的银行体系比较完备,但从经营规模上看,有大银行、中银行,但缺少小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机构数量占总数的99%,但存款仅占全国存款总量的13%,历史包袱沉重,经营困难。广大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难以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基层金融已出现空洞化,而且日趋严重。社区银行规模小、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经营灵活,主要开展“短、频、快”的业务,正好填补了基层金融的空白。
“除了贷款风险高以外,交易成本高是银行不大愿意贷款给民营中小企业的背后原因。”成思危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建议国家开放扎根社区的银行投资,且这些银行的主要功能应该是提供小额项目贷款和中小企业融资。
这则提案提出,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贷款难问题日渐突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的银行组织体系建设滞后,金融组织结构与企业组织结构严重失衡,因此,对我国金融组织结构进行创新,培育和发展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小金融机构,特别是社区银行应尽早提到议事日程。
本报驻京记者 郑春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