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3:企业基本适应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16:47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 |||||||||
2005 年11 月,为进一步了解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问卷方式对进出口总额排名居前的19 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2004 年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96%以上)中具有进出口自营权的1113 户企业进行了调查2。调查结果表明,各类型进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并较好地适应了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汇率改革后出口和出口订单继续增加,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潜力强。企业综合运用多种汇率避险工具,应对汇率风险能力增强。
一、企业进出口继续增加 2005 年11 月份,72.9%的样本企业出口同比增长或持平,其中,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企业占样本的16.2%,76.3%的企业出口环比增长或持平。78.3%的企业进口同比增长或持平,84.4%的企业进口环比增长或持平。从增幅看,出口同比、环比增长5%以上的企业占比分别高达21%和12.2%,依次比进口高3.7 和3.5 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进出口规模较小的企业出口同比基本变化不大,进出口规模越大的企业出口扩张能力越强。 二、企业出口订单继续增长 2005 年11 月份,72.7%的样本企业出口订单同比增长或持平,同比增幅在5%以上的企业占比高达17.4%;81.4%的企业出口订单环比增长或持平,环比增幅在5%以上的企业占比高达8.6%。进出口规模较小的企业出口订单增长同比基本没变化,进出口规模越大的企业获取出口订单的能力越强。 三、企业出口产品价格提高 2005 年11 月,84.8%的企业出口价格同比上升或持平,其中,出口价格同比上升3%以上的企业占比为12.1%。各规模企业均有一定上调价格的能力。从进口看,74.2%的企业进口价格同比上升或持平。 四、企业日趋积极应对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8-11 月,选择“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中间消耗”、“提高品牌影响力”、“通过谈判、维护出口产品价格”和“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企业比例一直保持在40%以上,且选择“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企业比例呈上升趋势,11 月份成为企业首选。选择“减少出口产品产量”或“减少出口、增加国内销量”的企业占比较低,且呈下降趋势。 五、企业综合运用多种避险工具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为深入了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具体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还对外向型经济占比较高的十个省市的323 家企业(包括中资企业、跨国公司,生产型企业和外贸公司等大中小各种规模企业)的汇率风险规避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2005 年8-9 月,贸易融资在各类避险方式中居首要地位,占30.8%,但占比同比略有下降。从贸易融资构成看,福费廷这一中长期贸易融资方式使用比例同比明显提高(5 个百分点),打包贷款等其他贸易融资方式比重也有所增加,反映出企业应对长期汇率风险的能力提高。 同时,企业避险方式更加多样化,其中,使用金融衍生产品、改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和投资外汇理财产品的使用比例依次为28%、6.1%和0.8%,同比分别上升0.8、1.6 和0.5 个百分点。由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和交易主体扩大,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建立,企业使用远期结售汇的便利度明显提高,远期结售汇在各类金融衍生产品中的使用量占比保持了绝对优势地位。同时,8 月份新推出的外汇掉期业务的使用比例也已达到3.3%,说明企业对新型汇率避险工具的适应能力和汇率风险管理意识都有所增强。 调查结果也揭示出当前企业应对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部分中资外向型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的人才和知识储备上准备不足;金融机构开发新的避险工具的动力不足;企业使用避险工具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相称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通过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展外汇市场、加强金融机构微观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等逐步予以解决。 目录 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