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第二部分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15:27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 2005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强总量调控,优化信贷结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金融企业9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改进外汇管理,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金融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2005 年,中国人民银行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及时监测分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汇占款、财政库款及现金等因素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灵活安排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操作力度和操作节奏,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预调和微调的作用,有效对冲外汇占款增长,同时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1-2 月份,通过多种工具组合及时熨平春节前后短期内的流动性波动,同时保持公开市场操作力度,3、4 月份央行票据发行规模有所增加,对冲力度进一步加大;5-8 月份,配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后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适当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引导货币市场利率适度下行,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创造流动性相对宽松的低利率环境;9-12 月份,鉴于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总体运行平稳,美联储连续加息后中美利差进一步扩大,中国人民银行适时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促进货币市场利率合理回升。 总的来看,公开市场业务实现了预期的操作目标。 2005 年共发行125 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27882 亿元,年末央行票据余额为20662 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62 次,收回基础货币7380亿元;开展逆回购3 次,投放基础货币368 亿元。全年累计回笼基础货币35924 亿元,累计投放基础货币22076 亿元,投放、回笼相抵,通过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13848 亿元,净回笼基础货币量相当于2004 年的2 倍多。 二、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一是3 月17 日将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到0.99%,同时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为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促进商业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性管理水平。二是协调本外币利率关系,减轻人民币结汇压力。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持续上升的情况,五次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其中,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上限累计提高2.125个百分点至3%,一年期港币存款利率上限累计提高1.8125 个百分点至2.625%。三是修改和完善人民币存贷款计结息规则,允许金融机构自行确定除活期和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外的其他存款种类的计结息规则,为商业银行加强主动负债管理和业务创新、改善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发挥信贷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加强和改进中央银行“窗口指导”,积极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提高信贷政策实施效果,促进信贷资源合理配置和国民经济结构优化。一是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指导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方针,加大对农业、增加就业、助学、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加强地区间再贷款调剂,扩大对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支农再贷款限额。二是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从3 月17 日起,将原有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引导商业银行适当提高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商业银行存贷期限错配、信贷资金结构和流向预警监测分析,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扩大流动资金贷款。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的信贷集中状况以及信贷风险进行动态评估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发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正向激励作用,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 四、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成效显著。通过财务重组、内部改革和不断发展,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财务状况显著改善,盈利能力明显提高,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相对独立的内控体系和完善的风险防范体制初步形成,业务创新取得成效,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建设银行以每股2.35 港元发行305 亿股新股(含超额配售部分,相当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3.5%)筹资715.8亿港元(折合92.3 亿美元),于10 月27 日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中国银行继续推进经营管理机制的转换,为上市创造条件,并于2005年底顺利完成引进战略投资者购股交易的交割。中国工商银行于10月28 日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480 亿元人民币,由财政部和中央汇金公司各持有50%的股份,产权主体明确,初步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国农业银行正结合农村金融体制的整体改革,研究制定股份制改革方案。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先行试点8 省(市)的改革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正逐步深化;21 省(区、市)的改革试点开局良好,正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各项经营财务指标有明显改善:一是各项扶持政策逐步落实,历史包袱初步化解。截至2005年末,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经严格审查考核,共完成了8期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票据的发行工作,共计对28 个省(区、市)的2263 个县(市)。 发行专项票据1599 亿元,占全国选择专项票据资金支持方式的县(市)个数和专项票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4%和96%;同时,对吉林、陕西农村信用社共发放专项借款2.6 亿元。此外,中央和地方对改革试点农村信用社的财政、税收等扶持政策也逐步落实到位。截至2005年末,考虑专项票据置换因素,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为14.8%,比2002 年末下降了22.1 个百分点。二是增资扩股进度较快,资本充足率快速提高。2002 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为-8.45%;2005 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提高到8.03%、12.93%和8.78%。三是结束连续10 年亏损,经营财务状况明显改善。2004 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实现了近十年来的首次轧差盈余,2005 年又实现盈余180 亿元,与上年相比增盈75 亿元。四是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支农资金实力有所增强。截至2005 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32573 亿元,比2002 年末增长66%。贷款余额22354 亿元,比2002 年末增长60%,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0071 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例由2002 年末的40%提高到46%,同期,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占全国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例由81%提高到87%。 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效果良好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 年7 月21 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 美元兑8.11 元人民币。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有贬有升,弹性增强,反映了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体现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规律。 随着市场对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信心的不断增强和外汇市场体系的日臻完善,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有所弱化,主要表现在银行远期结售汇签约额由净结汇转变为净售汇;外汇流入速度有所减缓,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明显放慢。 由于人民币汇率初始调整幅度和出台时机适当,从微观看,各类型进出口企业均较好的适应了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宏观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表明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明显提高了我国经济的活力和应对改革及外部冲击的弹性。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逐步趋于平衡,但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规模大,累积时间长,有着深刻和复杂的内外原因。 国际收支大额顺差既是我国经济达到一定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所出现的特征,也是我国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同时,国际收支大额顺差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其中经常项目顺差反映了国内消费增长相对较慢,国民储蓄持续大于国内投资。此外,政策和体制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国际收支顺差。譬如一直延续外汇短缺时期确立的外贸“奖出限入”、资金“宽进严出”和产业“填平补齐”的管理思路和政策框架;国内资源价格未完全反映其稀缺程度,劳动保障和环境保护制度不健全,出口商品价格对资源、劳动和环境污染的补偿不足,客观上强化了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等。汇率对调节国际收支有一定的作用,但仅仅由汇率来承担调节国际收支的责任是不够的,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大国经济以内需为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推动对外经贸、资源价格、外汇管理、劳动保障、环境补偿等制度改革,使各项政策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六、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一是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简化核销手续,提高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和个人因私购汇指导性限额,大幅简化居民个人购付汇凭证和手续。开展大企业集团外汇资金集中管理试点,在上海浦东新区推出先行先试的九项外汇管理措施。规范和引导境内机构和个人以特殊目的公司3形式从事境外股权融资和返程投资行为。二是对银行实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改进汇价管理体系,扩大银行间非美元货币汇率浮动区间和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汇价价差。三是拓宽资金流出入渠道。扩大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支持境内银行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在边境地区实行更加灵活的境外投资政策。2005 年,境内企业境外投资经外汇局核准汇出45.6 亿美元,其中购汇26.6 亿美元,同比增长2.9 倍。进一步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规模与范围,支持国内资本市场发展。2005 年新批或允许增资的QFII 为17 家,批准投资金额22.2 亿美元。四是加强对短期外债等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管理。强化对进口延期付汇、出口预收货款等贸易信贷资金的管理和监控。严格控制中外资银行短期外债指标,规范特殊类型外商投资企业的对外借款行为,将跨国公司使用境外关联公司的资金纳入外债管理。加大外汇检查和反洗钱工作力度,打击地下钱庄等非法外汇交易,推进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目录 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