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专栏4:经济普查 GDP总量速度和结构变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16:49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2004 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4 年12月31 日,时期资料为2004 年度,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国家统计局利用普查数据对GDP 进行了核算,于2005 年12 月20 日发布了2004 年GDP 核算修订结果,于2006年1 月9 日发布了1993-2003 年GDP 历史数据修订结果,于25 日发布了2005 年GDP 核算数据。此次普查查实了我国GDP 总量,摸清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家底",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更为真实可信的数据基础。

  一、GDP 总量较大幅度提升。

    根据普查资料测算,我国2004 年GDP 现价总量为16 万亿元,比原核算数多增2.3 万亿元,总量规模扩大16.8%。按当年人民币与美元8.277∶1 的平均汇率换算,2004 年我国GDP 总量应当从普查前的1.7万亿美元,调整为1.9 万亿美元;占当年全球GDP 总量44 万亿美元的比重,由3.8%提高到4.4%;居世界的位次,从第七位变为第六位,超过

意大利,排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之后。但人均GDP 只有全球人均GDP 的1/5,在世界的位次变化不大,仍在世界第100 位之后,依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中的较低收入组。

  二、GDP 增速普遍调高。

    按修订后的GDP 数据计算,1979-2004 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6%,比原核算数提高了0.2 个百分点,并有将近一半年份的年增长速度超过了10%。国家统计局对历史数据的修订选择了趋势离差法,根据1993 年至2003 年原有历史数据的趋势值和实际值的比例系数,推算历史数据的修正值。此种方法不改变经济增长趋势。

  三、一些反映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的数据发生变化,但并没有改变对中国面临的主要结构性问题的判断。

  1、第一、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但第三产业比重依然偏低。此次普查在GDP 总量多出的2.3 万亿元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2.13 万亿元,占9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由31.9%上升到40.7%,提高8.8 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三个行业普查后的增加值比常规统计多出近1.5 万亿元,占第三产业新增部分的70%。第一产业因不在这次普查范围之内,仍采用年报核算数,第一产业比重由15.2%下降到13.1%,降低2.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由52.9%降为46.2%,降低6.7 个百分点。实证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资本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发生规律性的变化,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高收入阶段,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也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普查后,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虽然上升至40.7%,但仍低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据33世界银行统计,2004 年中低收入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5%。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美国75.3%,英国72.6%,法国72.4%,德国69.2%,日本68.1%,韩国55.1%,菲律宾53.2%,印度51.2%,泰国46.3%。

  2、消费率提高,投资率降低,但投资率依然过高。由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基本上是消费,因此消费和投资的比例也发生了一定变动,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得到一定提升,从36.3%升至37.8%;固定资本形成对GDP 的贡献率从52.9%降低到48.1%;净出口对GDP 的贡献率从9.1%下降到6.3%;这表明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中,消费的作用有所增强,但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如美国近年来仅私人消费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就一直保持在60%以上。因此,发展内需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仍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万元GDP 综合能耗从1.58 吨标准煤下降到1.39 吨,但并未改变我国粗放型的增长方式。2004 年,普查调整后的中国GDP 总量占全世界总量的4.4%,但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却分别占世界消费总量的7.4%、31%、30%、27%、25%和40%,这说明中国单位产出消耗过高,经济结构的矛盾依然突出。

  4、M2 与GDP 的比例由1.85 下降到1.58,储蓄与GDP 的比例由46.03%下降到39.41%,表明我国的金融结构相对合理一些,但储蓄率过高,间接融资过高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内容摘要

   目录

  第一部分 货币信贷概况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分析

  第五部分 货币政策趋势

  专栏:

  专栏1:正确认识金融机构“存差”现象

  专栏2:外汇掉期

  专栏3:企业基本适应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专栏5: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

  专栏6:我国资源价格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分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