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重庆启动3500亿工业再造计划 工业投资再翻一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01:22 第一财经日报

  要在5年内完成3500亿元工业投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可支配的土地,工业投资任务不可能完成

  本报记者 程维 发自重庆

  重庆市在“十一五”期间,计划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00亿元,以完成当地工业
再造计划,当地为此制订了一个持续增长的工业投资目标,其中包括火速抢批30多个工业园区等举措。

  工业投资再翻一番

  1月25日,重庆市经委主任吴冰在该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称,重庆市为完成其“建成长江上游现代产业基地”的历史性任务,计划在工业领域实现5个发展目标。分别是显著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并使工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同时显著提升该市企业装备水平、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等。

  吴冰说,重庆市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00亿元。

  “十五”期间,重庆市共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40亿元,其“十一五”期间在工业领域的计划投资比“十五”期间增长一倍多,达135.85%。

  为保证其GDP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增长支撑,重庆市已大幅将工业投资在全市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16.8%提升到2005年的28.1%。

  2000年,该市的工业投资为134亿元,至2005年时,其工业投资已增长为565亿元,增幅几乎为2000年的5倍。

  重庆市试图通过实现当地工业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来“基本完成老工业基地改造”,完成重庆工业的再造进程。

  高速发展的隐衷

  重庆市为落实其未来5年每一年的工业投资计划,拟订了《重庆市工业“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及14个行业的“十一五”发展研究报告作为投资指引,同时,用《全市工业经济调控纲要》、《工业投资规划与技术改造意见》等11个配套措施具体指导该市的工业投资。

  在操作层面,重庆市将其未来一年的工业分解落实为几百个具体项目,如

马自达3轿车计划于2006年5月投产,设计能力为6万辆,2006年生产1万辆,产值10亿元等。

  但是仅有这些还不够,当地还必须克服六大发展性问题。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这次会议上称,重庆市工业经济在国际经济形势变数增大的背景下,开放程度不够,适应性不强;同时,国内部分产业过剩而新的需求空间还未开发出来,重庆工业经济如何应对国内及地区间产业结构调整是一大问题。

  此外,黄奇帆还认为该市工业面临

能源供应压力、工业创新不够、外向程度不够等问题。

  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该市的工业投资可使用土地不够,目前该市一些工业园区已经无可用之地。要在5年内完成3500亿元工业投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是用什么项目来投的问题,其次是这些项目往哪儿放的问题。没有可支配的土地,工业投资任务不可能完成。

  30个工业园区完成布局

  黄奇帆就此披露了该市2003年批建30多个工业园区的内幕。他说,现中组部部长、原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在渝时曾称,沿海工业发展快,在一定程度上是因其有7000~8000个工业开发区支撑,而重庆当时工业开发区很少,要发展当地工业,必须有工业园区这个“硬件”作为支撑。

  因此,重庆市用3个月时间批了30多个工业开发区,其中重庆市綦江县、巫溪县等6个区县因行动缓慢而掉队,未能获批。重庆市此次一举批了100多平方公里工业园区,至2003年7月1日前完成了当地30多个工业园区的各种手续。

  7月15日,国务院下令冻结各地新批工业开发区。2003年7月,国务院核查重庆工业用地,对这100多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无反对意见。

  黄奇帆说,一般一平方公里土地能吸收20亿元工业投资,主城区工业园每平方公里则可吸收30亿~40亿元工业投资,这些地方政府可以支配的土地可供重庆市在工业投资上使用几年。据此测算,此举为当地赢得了2000亿~4000亿元工业投资的土地支撑。

  目前,重庆市工业园区已经完成了“1430”的生产力布局,即北部新区为龙头园区,高新区、经开区等4个重点园区,另30个特色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的产出强度为45.6亿元/平方公里,30个特色工业园区2005年实现产值530亿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9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