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聚外资兴业借水道出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 07:07 东方早报 | |||||||||
早报驻江苏记者 鲁勋 江阴市滨江近海,长江在此的最狭处仅1.25公里———大江自京口折向东南,奔腾到此骤然紧束,形成重险,而后滔滔入海。由此,江阴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2004年,江苏省江阴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8.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0%。首次超过此前一直居全国县(市)首位的广东顺德38.25亿元,名列全国县(市)第一。江阴在全国万分之一的
“江阴的优势是沿江,港口是江阴的核心战略资源。大力发展港口型经济,是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举措。因此,在加快建设‘临港新城’的进程中,将把港口产业作为又一支柱产业培育,加快形成沿江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表示,“江阴港是无锡唯一的一类口岸、出海通道,借助、利用江阴港,是苏锡常发展大局的需要。临港新城的建设,将增强其对江阴乃至苏锡常市场资源的辐射力和集聚力。” “黄金水道”边崛起临港新城 江阴境内,35公里的长江深水岸线不冻不淤,被称为“黄金水道的黄金地段”。从盛唐起,江阴就是长江下游对日本、朝鲜、东南亚进行贸易的重要港埠。1992年,江阴港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对外开放口岸。经多年建设,江阴口岸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独立查验机构以及长江引航中心、外轮代理、外轮供应等服务机构配套齐全,已建成各类码头泊位45个,其中万吨级19个,形成由石化产品、集装箱、件杂货、煤炭、粮食5大支柱货源构成的港口群,建成了长江中下游最大的石化储运基地和国家粮食储备库。 2005年8月,江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临港新城的实施意见》,按15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以建设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疏港便捷、运转高效、环境优美的新港区为突破口,创新管理体制,运用市场机制,大手笔、高起点地将江阴构建成集临港工业、仓储物流、商务贸易、居住休闲、观光旅游、生态环境为一体,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现代化临港新城。 从去年8月至今年底,江阴将先期建设5平方公里现代化的新港区,建成7个万吨级外港码头泊位、20个以上千吨级内港码头泊位、100万平方米陆域堆场、20万平方米室内仓储、6万平方米公共服务区,启动建设与新港区相配套的商贸、餐饮、娱乐、休闲、住宿等服务业项目。 目前,江阴正推进新港区外港码头泊位和陆域堆场、仓储设施等配套建设,加快新老港区资源整合。加快“大通关”建设步伐,建设“电子口岸”,创新查验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促进口岸增值服务;充分利用航运公司的航线、航班、船队,发挥其市场资源和货源集聚优势,增开航班,积极开辟国际航线,建设区域性国际港口。 为增强江阴港的承载力和辐射力,江阴计划打通通道,把常州、无锡作为江阴港的腹地和市场资源,加快霞客大道、无锡西干线建设,疏通腹地与港区的货运通道,增加航线,吸引无锡、常州乃至更大腹地的货物从江阴港走,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把江阴港与靖江园区港口连接,把港口资源辐射到苏北。此外,江阴还将利用周边城市日本、韩国投资企业较多的优势,吸引外资货源,使江阴港成为江海联运的区域性中转港。 新港区建设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 江阴并无太多的资源优势,但利用长江岸线开发,打造国际资源基地,利用国际资源基地吸引外来资本投入,发展工业企业,同时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提升工业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为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江阴早就实施“沿江开发”战略,作为沿江开发的主阵地,国家级的江阴经济开发区已初步构筑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投资环境,开发区将重点发展电力、冶金、石化、包装、IT产业。同时,江阴跨江北上,与一江之隔的靖江市联动开发,全国第一个跨行政区划的联动园区———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已于2003年启动。 2004年,江阴沿江开发成效显著。江阴经济开发区当年实现业务总收入852.9亿元,增长55%;年内新批进区项目325个,其中外资项目106个,外资项目中超亿美元项目11个;新增合同外资13.3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6亿美元;建设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竣工投用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2002年以来,已有几十个超亿美元的项目落户江阴沿江地区,美国欧文斯科宁、荷兰DSM、芬兰科尼公司、比利时贝卡尔特、挪威奥德菲尔、日本丸红、三菱商事、中粮集团等知名跨国公司均落户江阴。 持续友好的营商环境,还导致外企在江阴增资扩股成为时尚。仅2004年,就有4成以上外资企业在江阴追加投资兴建二期、三期、四期工程。更有国际大财团在江阴设立研发中心,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和生产体系,准备扎根江阴。世界最大的独立钢丝和钢丝产品制造商———比利时贝卡尔特集团已连续3次增资扩股,江阴已成为其海外最大生产基地。去年,集团又在江阴设立贝卡尔特中国技术中心。 朱民阳介绍,在新港区建设过程中,江阴将自始至终把招商放在突出位置。“今后,我们还将重点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引进知名船务、物流、码头公司参与江阴港的建设经营,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服务业、仓储业、货运配载业、信息金融业,通过临港产业的聚集和互动,建设集港口仓储、运输、加工、配送、分拨、保税、信息、商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物流中心,形成完整的港口产业链,进一步把港口产业做大做强。” 发展 未来实现“五大转移” 未来,江阴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五大转移”,力争“五个突破”: ———从单纯的“工业立市”转到“工业立市、三产兴市、统筹发展、富民强市”,力争服务业发展实现大突破。首先是调整规划,拓展沿江开发功能。通过深化工业园区规划、完善生态园区规划、优化物流园区规划、统筹新城区规划,把原来开发区中的部分工业用地调整为城市用地,把工业码头调整为物流园区码头;同时,在经济发展中实施“服务业优先”,安排用地以兴建拆迁房、社会事业、服务业、工业为序,不再强调“工业独大”;再者,加大对四大物流园区、10个重点市场的扶持力度,加快形成一批总量超百亿元、税金超亿元的重点市场和服务业龙头企业。 ———从传统产业外延快速增长模式转到“集约开发、内涵提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力争在产业升级上实现大突破。要以规划定布局,实施有序开发;以项目定土地,实施高效开发;以投入产出密度定面积,实施集约开发。江阴明确,今后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原则上不批单独用地,而是进三层标准厂房;所有岸线不再建货主码头,只能用于公共性码头和城市岸线建设;开发区确保每亩土地投入250万元,产出400万元。 ———从土生土长的自发型经济转到“走出江阴、拓展空间”,力争在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上实现大突破。与靖江的跨江联动开发,以及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就是一条坚持“走出去”的希望之路。 ———从乡镇企业粗放型发展转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力争在生态城市建设上实现大突破。一是控制环境容量,控制高污染企业;二是污水集中处理,凡是工业统统进园区,凡是园区一定要有统一的污水处理;三是提高企业进入的门槛,小水泥、小印染一律不准进入;四是在全市污染比较重、环境占用量大的地方,准备实现产业梯度转移,腾出环境容量来布局新企业。 ———从注重发展速度、发展过程转到以民为本、富民优先的方向上来,力争使群众生活水平有大突破。 概况 苏锡常“金三角”几何中心 江阴位于江苏南部、长三角太湖平原北端,是长江下游集水、公、铁一体,江河湖海联运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江阴处于苏锡常“金三角”的几何中心:东接张家港、常熟,西连常州,距无锡、常州仅38公里,距上海、南京各148公里,沪宁、沿江高速使其与沪、宁的车程在1.5小时之内。以江阴为圆心、半径160公里范围内有6个机场。江阴全市总面积987.5平方公里,陆地面积811.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75.8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面56.7平方公里,沿江深水岸线长达35公里。目前,全市下辖16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115万。江阴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47项全国性荣誉称号。 经济 上市企业最多的县级市 江阴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发源地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培育形成一大批规模企业集团,20多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雄踞全国第一。以规模企业、名优产品为支撑,特色冶金、高档纺织、精密机械、造纸及彩印包装、精细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呈规模化发展趋势,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茁壮成长。规模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快了资本裂变扩张,目前,全市已有上市公司18家,其中A股上市15家,境外上市3家,是全国拥有上市企业最多的县级市,形成了独特的“江阴板块”。 2004年,江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8.26亿元,首次超过此前一直居全国县(市)首位的广东顺德38.25亿元,名列全国县(市)第一。江阴在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诞生了全国1/100的上市公司、1/250的国民生产总值、1/300的财政收入。 人文 吴文化发祥地之一 江阴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对祁头山马家浜文化遗址、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佘城马桥文化遗址的考证发现,江阴已有7000年历史、5000年文明史和2500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境内有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古城堡遗址和古建筑、古碑刻,有黄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山公园、红豆院和华西村田园风光等十多处自然景观和徐霞客故居、千年文庙和心经碑等20多处人文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