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国家统计局修正GDP数据 > 正文
 

GDP摸底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亲自解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 01:55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杨茜 发自北京

  日前,英国的《金融时报》有报道称,中国2004年的GDP可能被低估了20%左右。按照初步核算的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计算,20%的低估则意味着27353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没有被纳入到当年的统计当中。

  《第一财经日报》昨天向国家统计局求证。一名官员表示,等到新闻发布会召开那天就会知道了。另一名官员说:“等经济普查公报出来后就知道了。”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二号公报,详尽介绍了2004年第二产业的单位数量、组成结构、所有制性质等综合情况,不过,有关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情况,公报并没有披露。

  五天后水落石出

  据统计局的官员介绍,国家统计局早在一周之前就确定了20日的新闻发布会。按照“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日程”安排,经济普查的一号、二号、三号公报分别定于本月6日、14日和16日发布。五天后,也就是20日,国家统计局将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题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基本情况及利用普查数据测算的2004年GDP数据和对历史数据进行的修正情况”。

  据了解,2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也将出席当天的新闻发布会。而通常情况下,统计局的季度、半年度新闻发布会都是由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的郑京平司长出席。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度经济形势新闻发布时,李德水局长才会出席。

  低估猜测

  《财经》杂志最近的年会上,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钱颖一先生在演讲时就提出:“中印第三产业比较显示,中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可能被低估。”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包括很多经济学家都表示“不奇怪”。

  据

清华大学世界与
中国经济
研究中心的袁钢明研究员介绍,我国的GDP统计制度在历史上经过了三次比较大的变革,由当初的只计算工业总产值转为开始计算国民收入、再转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此间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在统计中加入了服务业的数据。

  但是,由于规模小、变动大,我国在服务业的统计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漏报情形。一个普遍的例子是,各地在对一些小餐饮店征收税时,很少按其实际营业额纳税,而是按照一定的定额来收取的。

  此外,一些地方存在的“装穷”现象也会使得GDP“缩水”。曾多次深入农村调查的袁钢明告诉记者,由于很多补助和优惠政策和贫困县直接挂钩,一些贫困县即使脱贫后也不愿意摘掉贫困的“帽子”,这使得统计数据“缩水”的事情时有发生。

  但袁钢明并没有因此而乐观。他告诉记者,即便GDP真的被低估了20%,但现行的经济结构和体制并不会因此而有明显改善。也就是说,目前的经济结构仍然是以重工业、工业为主体的运行机制。

  不过,银河

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女士则认为,虽然经济增长率不会有太大变化,至少人均GDP会因此出现比较大的提高。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