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黄
在刚刚结束CCER中国经济观察第三次报告会上,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平新乔所提供的数据表明,1997年以后,尤其1998年到2004年,我国预算外财政规模已经相当于整个地方预算内财政的50%左右。到去年为止,地方预算外的财力达到地方预算内规模一半左右,相当于中央预算的十分之一。平新乔说:如果将预算内和预算外合计,中国去年12万亿GDP中
,实际上有超过10万亿左右的GDP掌握在各级政府手里。
平新乔说,财政本来应该是通过再分配的功能缩小各类差别的,但地方政府预算外财力对经济、社会的平等问题、收入差别问题均有负面影响。尽管预算外资金在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救济能力方面有更大的机动性,但是总的看起来,预算内的财政相对起到了缩小地区差别的作用。而预算外财政则扩大了地区的收入差距。
从预算外资金结构看,平新乔的研究表明,预算外资金更多地使用在与招商引资、发展地方工业化有关系的方面。他的分析表明,人均GDP越高的省份,预算内对基本建设及交通道路建设投资越少,但是预算外的此项投入的正系数却很高,说明政府对基本建设道路建设反应比较敏感。还有外资投资在地方预算内几乎没有反映,而预算外反映很明显:即这个地方招商引资越多,这个地区的道路,基础设施预算外投资就越多。
平新乔说,预算外资金问题更大的是行政管理费用。地方政府有可能把预算内资源转移到预算外。因为预算外资金受人大的监督比较少。平新乔的统计发现,人均GDP增加以后,预算内的行政管理费用增加的并不多,但是预算外人均行政管理费用增加的非常快,大约比预算内行政费用增加1.5倍。同时,预算外的行政管理费用没有规模经济效益。比较起来,城镇化规模越大,预算内的管理费用递减;但与此相反,预算外行政费用则是上涨的,说明预算外行政管理费用有相当大的浪费。同时,平新乔发现,从预算内经费看,城镇化水平越高,预算内行政管理费用越是降低,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在预算外行政开支中情况也同样相反,即城镇化水平越高人均行政开支越是增加,呈效率递减。这表明,在政府行政费用方面,预算外比预算内膨胀得多。
而在教育方面,GDP上升以后,教育支出预算内增长明显高于预算外增速,说明预算内财力对教育的敏感程度比较高,也说明我们目前教育投入主要靠预算内解决,这反映的恰恰是社会基本的公平需求。
此外,在农业支出方面,平新乔的研究结论是,尽管预算外预算内支出都是增加的,但是在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后,预算外财政对农业的支援程度是下降的,就是说一个地区如果向非农转化,政府有自己经济调控能力,预算外农业支出则慢慢递减。
为什么中国预算外财政快速膨胀?分析预算外膨胀的原因,平新乔的看法是,1995年到1999年预算外膨胀主要来源于税费,而1999年后,地方政府变成“地主”,土地成为地方政府谋取预算外资金最主要的来源,而由于穷的地方土地便宜,富的地方土地贵,预算外财政体制更加拉大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