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当前影响中国金融稳定的十大主要因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 00:58 金时网·金融时报

  刘锡良 王磊

  ☆金融结构的不合理,如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人民币存贷款期限错配等,已成为未来影响我国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

  ☆再贷款难以回收、财政化以及救助商业银行使得金融风险向中央银行集中,影响了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能力与金融稳定。

  ☆信用体系的脆弱将威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因而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是金融稳定的一个重要保障。

  一、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结构

  目前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要素投入型增长,经济增长长期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储蓄率和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这种高消耗、高投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一方面使得能源、资源供给瓶颈依然突出,与以提高增长质量为重点的经济增长方式相比,更易导致经济剧烈波动;另一方面,使得经济的增长过分依赖贷款的投放,如果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出口环境恶化、
房地产
业等行业出现过热,可能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导致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增加,威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从经济结构来看,投资区域与投资产业的不平衡以及金融资源在市场主体间的配置效率不高或者“错配”现象,也将影响金融稳定。

  二、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溢出效应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关联度不断加深,金融稳定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参与国际生产、贸易和资金循环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大,与全球化收益相伴而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在相应增加。

  三、汇率制度、国际收支与资本流动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在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面向市场、更加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在这一改革进程中,汇率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若改革力度与调整时机出现偏差,则有可能刺激资本大规模流动,导致汇率大幅波动,并有可能造成国内信贷过度膨胀,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一方面,现行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外汇储备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其负面影响表现在,中央银行的对冲操作和相应货币政策选择面临着巨大压力;同时,过多的短期资本特别是纯粹的投机资本流入所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容易导致经济的泡沫化,隐含着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动,不仅使得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增加,还容易造成资本来源与国内投资在期限结构上的“错配”,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四、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嫁

  政府债务风险不仅包括国债债务风险,从更广的角度来说,还包括由政府提供担保而带来的或有债务风险,比如“准国债”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社会保障基金缺口风险、银行经营与国企经营风险等。尽管我国显性财政赤字不是很高,但财政综合负债数额较大,特别是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地方政府债务等所形成的或有债务数量大、影响面广,已成为当前危及金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

  要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和减少不良资产,就要完善公司治理。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尤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股权结构不合理和所有者缺位引发的预算软约束和内部人控制;二是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完善;三是金融机构组织构架的缺陷导致的内部委托代理成本过高;四是监管模式的不完善。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是不是一定要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如果监管当局将金融机构引入外资、境外上市作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唯一手段,则容易造成我国经济金融控制权的丧失和资源的外流。

  六、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

  我国金融结构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融资结构上:第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总体滞后,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融资高度依赖于银行体系,银行承担了过多的风险。第二,人民币存贷款期限错配问题比较突出,贷款投向过于集中,贷款期限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比例过高,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第三,在直接融资中,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债券品种结构不合理,国家财政债券比重高,企业债券比重低,市政建设债券几乎空白。第四,在直接融资中,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严重,

股权分置问题尚待全面解决,市场结构和体系存在很大缺陷,缺乏针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机制。投资者结构仍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投资者的资金杠杆指标值高,风险承受能力较低。

  另外,在区域金融结构中,农村金融体系的风险也逐步显现出来:首先,农信社改革虽取得一定进展,但财务风险依然严重;其次,非正式金融(如民间、地下金融组织)的迅速发展、相应金融法规与监管制度的缺失都给金融稳定带来风险;第三,大量资金回流城市,农村资金供需缺口存在加剧的风险。

  七、金融机构风险向中央银行转移

  金融机构风险向中央银行的集中主要表现为:第一,人民银行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再贷款数额巨大,且大部分已经难以回收;第二,利用外汇储备,充实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同时对存在危机的金融机构采取救助行为;第三,中央银行再贷款的财政化,使再贷款的收息率降低,中央银行的人民币业务连续亏损,央行的财务状况恶化,可交易资产减少,调控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受损。以上诸多因素加剧了风险向中央银行的集中,将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能力与金融稳定。

  八、交叉性金融业务的风险监测和监管

  交叉性金融业务涉及多种金融工具,体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之间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蕴藏着跨机构、跨市场和跨境风险。目前,投资者尚缺乏对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全面了解,风险意识不足,金融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交叉性金融业务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对部分业务还存在着监管真空,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九、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中的道德风险防范

  由于投资者保护制度尚待完善,投资者风险意识不足,近几年在救助和关闭金融机构过程中的个人债权通常由政府垫付,这种方式不利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增强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市场约束,还有可能诱发金融机构的盲目扩张和恶意经营行为。在风险处置中如何既维护金融稳定又防范道德风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十、信用体系脆弱与金融安全

  我国是一个特殊的转型经济国家,其信用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从传统经济迈向现代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成熟而健全的企业制度、金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金融监管制度,导致社会的信用基础薄弱,整个金融运行风险过大。二是由于我国曾经历传统的计划经济阶段,信用制度的基础需要一个逐步确立的过程。在转轨的过程中,银行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关系,这一点已经由过去存在的“三角债”、企业债转股、企业逃废债等所证明。失信现象的出现,将严重破坏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本秩序,因而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是金融稳定的一个重要保障。(刘锡良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