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美纺织品第四轮磋商 > 正文
 

纺织品的配额时代 生产企业黑市高价购买配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 10:13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肖可 徐正辉 北京报道

  9月12日,欧洲委员会完成了与我滞港纺织品解决办法相关法规的制订程序,滞留港口的中国纺织品终于被放行。浙江桐乡嘉裕时装有限公司出口欧盟的滞留产品也在其中,总经理吴华轻舒了一口气,接着又要开始为2006年的配额发愁。

  对于纺织品出口企业而言,配额是他们的生命线。为了获得配额,很多企业不惜从黑市高价购买,但由于粥少僧多,配额总是不够。还没到2006年,吴华就开始为下一年的配额而发愁了。

  本报获悉,

商务部正酝酿对2006年输欧纺织品协议类别进行配额招标,此次招标将对所有出口企业开放,这让桐乡嘉裕等此前并没有配额优势的企业看到了机会。

  中小企业的机会

  “这种方式为新进入的纺织品出口企业提供了一个通道。”吴华认为,如果只按基数来定配额,新进企业将被拦阻在外。

  记者获悉,明年输欧纺织品配额将采取部分招标、部分按基数分配的方式来进行分配。只要有出口欧盟10类纺织品实际业绩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均可以申请投标,投标价格最高者可获得相关纺织品的出口配额。

  2002年以前,出口配额指标一般根据地区与行业,按照业绩排定座次,由主管部门统一分配。2002年1月1日起,纺织品配额开始分成招标、自主申领和业绩分配三种分配方式。外贸部门根据上年度配额使用情况,于每年9月10日前公布下一年度实行招标、自主申领和业绩分配的配额类别清单。

  但是,由于事实上只有20%的配额采取招标分配的形式,中小企业很难取得优势。吴华拥有的嘉裕公司不得不通过其他方式获得配额。“在取消配额前,我们只有从大公司和其他中间渠道购买配额。”

  由于历史原因,往年的配额主要发放给了国有商贸企业。根据以往的分配方案,上一年度的配额使用情况是重要参照依据,这就使得“富者愈富”,而中小企业获得配额的机会十分有限。

  尽管是纺织品出口大省,但浙江省的出口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在以往的配额分配中,浙江省拿到这20%招标部分配额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很少。在商务部征求2006年配额方案意见的过程中,浙江省强烈要求提高招标配额的比例。

  “我们不怕招标。虽然大企业资金雄厚,但是中小企业灵活,我们会根据需要调整配额方案,我们担心的是中介公司炒作,他们有资金,有信息,以此谋利,把价格炒上去,会伤害整个行业。”吴华这样表达自己的担心。

  配额的黑市交易

  “招标有利于减少私自购买的行为。”北京WTO事务中心首席专家程大为博士指明。程大为解释,“只要有配额,就会有私下交易的存在。”一个月前,程大为专程前往浙江调研。他发现,6月20日公布的配额方案中,浙江一带的中小企业获得的配额极少,只得向大企业和中介商购买配额。

  “外贸公司本身并不是生产型企业,但是手中却有大把配额,黑市交易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则。”程大为说。

  6月20日商务部出台《纺织品临时出口管理办法》,出口配额的分配,主要是根据此前12个月的实际业绩(出口金额)来衡量。这意味着我国在本应结束配额的2005年重新回到了“配额管理”时代,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证再次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

  凭借身份和实力优势,国有企业往往能拿到较多配额。拿到配额之后用不掉,上交又觉得可惜,因此有人想到了将配额转让,一些门路多的人开始像炒股一样炒配额。他们凭借和国有外贸公司的关系,拿到了那些富余的配额,然后寻找买家。

  配额网站应运而生。在2005年以前的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配额网站”和“纺织与配额”是搜索率比较高的两家配额网站,两家网站都声称受国内口岸公司委托,代理调剂中国纺织品配额。同时,很多公司活跃在网上,他们声明“可解决欧美纺织品配额问题”。

  一位曾经从事此类业务的人士向本报介绍,买配额的交易非常简单:缺配额的出口商提供商品的配额编号,如果对配额价格满意,先支付30%的定金到一个指定账号,并提交全套资料。贸易公司帮助出口企业拿到由外经贸司盖章的配额证之后,出口商就可以持配额证到当地经贸部门换配额单、报关联,实施出口业务。交易完成再支付余款。

  在配额时代,黑市炒作令购买了配额的生产企业付出了沉重代价。浙江浪莎集团董事长翁荣金透露:“我们每年都是在黑市上买配额,花在配额上的费用大概要200万人民币。”

  “通过中介购买配额,一件衣服起码多出2美金的成本。”吴华对此颇有怨言。嘉裕年产量是100万件衣服,主要是女式针织、梭织衣服,全部产品外销,主要市场是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年出口额在700万美金。

  配额时代的生存之路

  欧盟开始放行约8000万件滞港的中国纺织品。但这改变不了中国大部分中小服装出口企业半停产的命运。据《每日经济新闻》调查,本应是服装出口企业生产旺季的当下,却有许多服装企业因没有订单而处于半停产状态。

  “最近很少拿到外贸订单,如果公司不是原来做国内市场,就要停工一段时间了。我们周边一些服装企业现在就是处于半停工状态。”年出口几百万美元的

福建晋江创力服饰的一位销售人员透露。

  即使2006年,由于配额的存在,纺织出口企业仍摆脱不了僧多粥少的困扰。

  外贸经验丰富的吴华懂得分散风险。欧盟市场肯定要做,但开拓其他市场也不能忽视。澳大利亚已经成为桐乡嘉裕时装有限公司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在其出口份额中已达到25%,俄罗斯市场也在培育之中。

  国内市场也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一直以欧美市场为主的桐乡恒博制衣有限公司已经决定进军国内市场。

  “在有限的配额前提下,提高单件产品的附加值也是获取利润的办法。”程大为指出,纺织企业加快产业升级,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和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应是我国纺织业走出困境的努力方向。

  欧盟和美国希望通过设限来遏制中国的纺织品业和服装业,此举确实给部分生产商带来了麻烦,但却无法使最优秀的企业退出,相反甚至会使它们更有

竞争力。“优胜劣汰,会有一些企业牺牲掉,能存活下来的企业今后会更强大。”程大为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91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