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行业专题--医药业 > 正文
 

发改委会谈药企尴尬让步 药价降幅可能调为40%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 11:01 中国经营报

  作者:金丰杰  

  24家医药行业协会因嫌发改委拟推出的药品降价方案降幅过大,联名上书国务院之后,最新药品降价方案迟迟未见出台。而记者最近从相关药企得知,上月发改委与26家相关药企代表已进行了“一对一”的闭门会谈。

  一位不愿具名的参会代表透露说,原方案中平均降价60%的降价幅度可能调整为40%,原定降价幅度较小的外资企业相关品种有望调整为与国企品种保持同等降幅。降价方案本月仍难出台。

  发改委“尴尬”调降幅

  与以往的集中式座谈不同,7月19日和20日,发改委采取了与企业一对一闭门面谈的方式。

  据称,每家企业的面谈时间都在30分钟以上,共有26家药企代表参与了会议。而在这次面谈过程中,发改委拿出了调整后的新方案征求企业意见。此方案主要包括了前述的调整内容。国内一大型抗生素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兴奋地表示,“没想到,协会上书国务院还真起了作用!”

  然而,那位不愿具名的参会代表透露:与企业的兴奋相比,发改委正处于一个“尴尬”境地:原先拟订的60%并非最终确定的降幅,只是在征求药企意见,然而有企业随后将此消息泄露出去,搞得世人皆知,如今发改委再把降幅调整为40%,就显得很被动。因为人们不免会质疑:这降幅变动的依据是什么?发改委做事是不是太轻率?而发改委面临的这种“尴尬”境地,也使此次参会代表不再轻易对外透露更多情况。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改委在降价幅度上的变动,主要还是考虑了企业的承受能力。8月1日,国资委对23户医药国有重点企业的统计显示:医药重点国企盈利能力显著下降。2005年上半年,23户医药行业国有重点企业产销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从规模看,23家重点企业约占整个医药行业的1/3,但盈利能力显然不是很强。从增长速度看,23家重点医药企业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4%,低于全行业21.18%的增幅,与全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9.84%相比,23家企业甚至出现了0.8%的降幅,重点医药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业内人士分析,发改委先后进行的16次药品降价经历也使其认识到:在“以药补医”的卫生体制下,价格管理政策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这恐怕也是发改委不再坚持60%降幅的原因之一。

  药价之争现体制矛盾

  正是由于“以药补医”卫生体制下形成的过分追求利润的行为,注定了药品价格管理政策的暂时失灵。政府和企业对药品价格的博弈,折射了药品价格管理政策与现行医药卫生体制间的不适应和不协调,而这也是药企和药业协会极力反对大幅降低药价的最直接理由。

  24家协会在联名书中表示,“三医”改革不配套,特别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是“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原因。医药卫生体制、机制问题不突破,降价无法根本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据分析,“药贵才能卖得好”,这一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现象已成为国内医药圈的特有景观,虚报成本、虚高定价、“金钱公关”、药物滥用也成为医药行业的痼疾。之所以“虚高定价”,是因为医药企业要想把产品销售到最强势的零售终端,就必须有充分的利润空间,用来维护生产企业、代理商、医院或医生背后的利益链条,而最简单的措施就是虚报生产成本,争取“虚高定价”。

  之所以“降价空降”,就是医院为了或生存或发展的需要,利用医疗服务中的供方信息优势,在临床上选择使用未降价品种来替代降价品种,谋取利润或提成或奖金。这就是国家经历了16次降价,降价总金额达到300亿元,而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的真正原因。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认为,不解决医院补偿机制问题,就难以改变追逐卖药利润来维持医院运转的局面。要根治药价虚高尚需其他改革联动,在完善药品价格管理政策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在医药卫生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医疗保险体制改革以建立医疗费用的约束机制,推进生产流通体制改革以解决重复建设问题。


  爱问(iAsk.com)药价降幅 相关网页约27,128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