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丰杰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业内翘首企盼的《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之日一拖再拖,至今仍“待字闺中”,急煞有意于医疗投资或继续扩大投资的各路资本。
在去年下半年,国务院法制办有关领导即透露《意见》推出之日无多,而“市场派
”医院产权改革思路呼声也渐高并明显占了上风;但时至今日,《意见》不仅难觅踪迹,据消息人士透露,“市场派”改革思路也遭摒弃,而“取消以药补医,在国内部分城市进行试点”的思路则得到了确定。
《意见》不再采用“市场派”思路,无疑给社会资本泼了一盆冷水。而“市场派”的设想是政府不仅不用再掏钱“办卫生”,还可将民间资金引入卫生事业,并同时引进市场机制,提高医院运营效率。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市场派”思路“试运行”过程中,资本的逐利天性无助于解决卫生资源配置难题,对民间资本也没有相应完善的政策加以控制,民营医院也难以降低人们预期中的医疗服务价格,反而会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信任危机”。这些“市场失灵”现象令决策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思路。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功能与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表现出的矛盾冲突,令政府角色又显得重要起来,人们开始寻求以政府为主导,并适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改革思路。
而《意见》已确定的一大思路是:在财政补偿到位的前提下,取消“以药补医”体制,将摘除医院“多开药、开贵药”的利益驱动,为降低医疗服务收费创造条件。但据了解,正是这个财政补偿到位的前提,成为决策部门至今犹豫不决的主因。因为政府部门尚未确定这一补偿资金该由谁出,出多少,如何监管使用。
显然,目前到了医疗改革的关键时刻,而各利益集团的激烈交锋,更使人们对政府相关部门寄予厚望,希望其能担起责任,积极推动体改,并协同各部门推动“三医改革”联动,即医疗、医药、医保的联动。同时,不妨借鉴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模式,成立一个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工作组来协调各部门利益,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