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生科 王艳华
上海报道
人民币汇率,是中国当前经济领域最诡谲的一个问题。
4月1日,中国上海举办东亚思想库网络金融合作会议,东盟“10+3”成员国代表50多人再次就东亚汇率稳定等问题进行讨论。
到2004年底,东亚国家已经累积了将近2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日本8000亿,中国6000亿。这是2000年东亚国家102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2倍。
“东亚在短期内会远离经济危机,这有机会让我们将精力放在金融系统的改革和合作上。”韩国三星经济研究院Park Bun-Soon 说。
会议进行了两天时间的讨论主要围绕三个方面问题展开讨论:东亚金融合作的前景及可行性分析,东亚金融合作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及推进东亚金融合作的措施与政策建议。
不过在讨论前,中国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还是给会议规定了一个“调子”——“东亚合作有很多事可做,有些事是后天做的,有些事是明天做的,有些事是今天做的,重点放在今天能做什么。”
吴建民所在的中国外交学院是这次会议的主办方之一(另一为上海社科院),而吴建民是东亚思想库网络中期协调员。
据介绍,东亚思想库网络会议,是东亚合作的“二轨”。所谓二轨,相对于一轨(政府)而言,是指跟政府联系的学者,通过他们向政府建言。是亚太地区处理地区间国际关系的一种多边合作方式
而东亚思想库网络会议,是东盟“10+3”工作组中,唯一能向领导人会议提出政策建议的思想库。
“这次会议的成果,将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今年底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一次‘东亚峰会’。”吴建民说。
“这次会议的成果,将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今年底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一次‘东亚峰会’。”吴建民说。
加强汇率协调 扩大亚洲债券市场
会议报告起草人、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介绍,会议主要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加强汇率协调,即是钉住美元还是一揽子货币;扩大清迈协议关于货币互换的规模;扩大亚洲债券市场。
“清迈协议和亚洲债券市场是东亚金融合作取得的最重要的两项成果。”与会的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博士评价说。
清迈协议是2000年5月东盟“10+3”财长在清迈签署的成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的协议(货币互换,是一项常用的债务保值工具,主要用来控制中长期汇率风险)。截至2003年12月底,中、日、韩与东盟10国共签署了16个双边互换协议,累计涉及金额440亿元。
清迈协议对防范金融危机、推动进一步区域货币合作具有深远意义。但何帆博士认为,此前清迈协议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对加强区域货币合作的动力不像危机刚过后那么迫切,规模和贷款条件受到批评等等。
“清迈协议,大家都比较认同它的作用,在过去几年有比较实质性的作用。”张幼文博士说。
清迈协议之所以能得到广泛认同,原因在于东亚地区相互贸易量较高。统计数据显示,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区内的贸易额占到了51%(2001年数字),虽然比不上欧盟的62%,但比北美自由贸易区的46%强。
“互换货币适应于这个地区的经济特征。”张幼文说,“虽然大家对怎么去扩大这个规模还没有谈得的那么具体,但是扩大本身应该是认同的。”
关于亚洲债券市场,最早是在2003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11家中央银行出资10亿美元成立。
亚洲国家的金融资产结构和中国很类似,直接融资比重较少,比如中国,根据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高坚介绍,中国金融资产30万亿,银行贷款占了20万亿。
成立亚洲债券市场,有助于亚洲国家的直接融资,促使资源在本地区更好地利用。
谁是主导货币
货币互换和亚洲债券市场,共识较多,汇率协调问题则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有中方代表提出建议,亚洲国家要加强汇率合作,虽然没有必要像欧洲那样实行统一的货币,但亚洲国家货币可以实行共同浮动。
有论者指出,亚洲国家汇率共同浮动,有三个好处:一是区域内投资贸易不受影响;二是中国一国对抗美元升值压力很难,如果实行汇率共同浮动,人民币升值就要协调东亚其他各国,对抗美元升值的力量就大些;三是一半持有美元,一半持有欧元,可以抵消外汇储备的风险。
但是究竟实行什么样的汇率稳定机制,却远没有达成共识。一个关键问题是,汇率共同浮动,钉住美元还是一揽子货币?正是钉住美元才有了近两年美元贬值带来的问题,但要钉住一揽子货币,一揽子货币里面包括哪些货币呢?
而在一揽子货币里面,人民币起多大的作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不是主导货币,这些问题引起了争论。
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黄昭瀚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希望东亚两个经济强国,日本和中国,组成一个亚元,这样有美元、欧元、亚元三角就稳定了,亚元区就能保证自己的稳定。”
而张幼文等人倾向于认为:要让人民币单独去承担一个地区的稳定是不可能的。
“我们人民币处在升值贬值的反复过程中,反映了我们的经济是波动型的。跟美国和欧洲不同,这种波动不是基于经济自身的波动,而是随汇率的波动而波动。”张幼文说。
在张看来,东亚地区包括日本、中国在内,整个地区的经济是制造业经济,经济规模大、块头大,但金融是弱势。
“我们保持稳定的基础不是我们的经济健康,而是靠一种坚定的政策和战略,靠政策来缓和并吸纳外国经济带来的冲击,而且关键还在于不可兑换。”张幼文说,“人民币用不可兑换来应对外部的冲击,但不可能一直都坚持不可兑换。只有是可兑换货币才能成为主导的,成为地区合作的核心。”
醒得早,起得晚?
东亚网络思想库金融合作会议本身是“10+3”工作会议,目的是提交今年8月份思想库年会,再提交给东亚领导人峰会。
“这次会议还是专家层面的一种交流,被峰会领导人采纳还有个过程。不过在金融合作领域,专家的意见还是有些作用。”张幼文对本报记者说。
其实最早的东盟“10+3”会议,只比欧盟晚了10年,但直到2004年11月,“10+3”领导人会议才把建立东亚共同体作为长远发展目标,在一体化程度上远远落在了欧盟后面,被认为是“起得早,醒得晚”。
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东亚国家各不相同的地域文化、政治环境,这导致东亚合作困难重重。
就像印度尼西亚大学东亚合作研究室执行主任MakmurKeliat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谨记,地区性的金融合作不是存在于政治真空之外的。在很大程度上它依然依赖于政治动力,不管是国内的或是国际的。”
不过新加坡国立大学黄昭瀚教授对这些问题还是给出了一个乐观的估计:“东亚经济差距大,发展方向不一样,协调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如果起步的话,应该会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