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外汇流入增长将使中国货币管理复杂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8日 07:04 第一财经日报 | |||||||||
世界银行2月4日发表了由其中国代表处经济部编写的《中国经济季报》(下称《季报》)。《季报》称,由于资本流入和贸易盈余两方面所导致的外汇流入增长,将使中国的货币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化。
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的盈余以及相应的储备增加呈现加速增长。截至2004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了6100亿美元,而在2004年第四季度更是上升了整整950亿美元。 该《季报》认为,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主要来自于贸易盈余的增加而非投机性资本流量所推动。只要中国人民银行能够冲销掉因国际储备积累而带来的货币扩张,国际收支的盈余就是可以控制的。从操作层面来看,冲销似乎没有给中国人民银行带来什么问题,反而是有利可图的:截至2004年11月之前的12个月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净资产增加了12160亿元人民币,而债券净供给增加了5790亿元人民币,同时因准备金率的提高又吸纳了2740亿元人民币,另外,中国人民银行为吸纳流动性而发行的央行票据所支付的利率很低,而且可能低于国际储备的收益率,因此,冲销实际上可能是有利可图的。此外,近期美国利率的上升扩大了中国货币政策操控的空间。 不过,世界银行同时也在《季报》中表达了对于中国汇率政策的忧虑: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盈余是越来越由贸易盈余的上升所导致,而贸易盈余上升是由于在美元汇率进一步贬值的过程中人民币的有效汇率贬值,这可能会增加国际社会要求中国调整汇率制度的压力,进而引起新一轮对汇率变动进行投机的资本流入。此外,大量不稳定的投机性资本流入还可能使货币管理进一步复杂化,2004年,中国外汇资本流动的波动性一直在上升。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戴国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银行的上述推论有其合理的一面,人民币盯住美元,为了维持和美元的固定汇率,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在银行间市场冲销掉因国际储备积累而来的货币扩张,但美元的不断贬值又增强了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带来更多贸易盈余,进而形成另一个循环。”但戴国强同时表示,“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是否主要由贸易盈余增加还不得而知,因此还很难对世界银行的上述论断作出更多评价。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最近美联储再次加息,美元在国际市场上又重新走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减轻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世界银行的《季报》对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的货币政策目标作了积极评价。 该《季报》说,尽管中国增长速度超过预期,但国内需求增长已出现放缓迹象。同时对从“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转为“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表示欢迎,但也注意到投资热出现回升的风险依然存在,原因是实际利率普遍偏低和地方政府对追求增长速度仍有积极性。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BertHofman)说:“在我们看来,审慎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在必要时应有准备再次提息。” 针对世行关于中国未来货币政策的分析,中国国家发改委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表示不能苟同。按照刘福垣的估计,今年全年都不大可能再次提息。他说目前生产领域的贷款难度已经很大,而要达到今年8%的经济增长目标,不可能再动用货币杠杆。他同时认为用提息来进行宏观调控是一种“笨办法”,“因为中国还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货币政策经常传导不灵”。刘福垣还补充说,“环保风暴”停建大型工程就比提息效果大多了。 据了解,这是世界银行首次发布关于中国经济的《季报》。此前,这份广受关注的报告一直以半年报形式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