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新银行业 > 正文
 

星展银行损坏客户保管箱事件拷问银行信用安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9日 18:22 金羊网-羊城晚报

  

星展银行损坏客户保管箱事件拷问银行信用安全

图为:星展事件对银行信誉影响颇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广州市民热捧保管箱,星展银行事件影响不大;业内人士认为赔偿价值难定,恐走上“漫漫申诉路”

  香港星展银行国庆期间大摆乌龙,将客户的83个保管箱当成废铁压扁,这出前所未有的“奇闻”使得星展银行不但要为此付出至少1200万港元的代价,还要遭受对银行命根子———信用和安全的拷问。

  星展银行成为风暴的漩涡,其高层连连出面四处道歉。记者昨日获悉,星展总部的中国区负责人本欲下周出访广州、上海两地的计划都因此而取消,代之以赶往香港协助处理此事。在内地,银行开办保管箱业务也有些年头,保管箱被看作是“财富收存最安全的场所”。那么,星展事件会否打破保管箱安全的神话?

  内地未曾出现类似“大件事”

  省内几家银行的有关负责人昨天谈起星展事件,第一反应都是“实在太不可思议”,更有人士称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尽管如此,中资银行人士普遍认为,保管箱仍是目前能找到的最为安全的存放贵重物品的方式,并不会就此打上折扣。银行人士称,在国内保管箱业务发展的这么多年里,还未出现过类似星展这样的“大事件”。

  浦东发展银行广州分行营业部总经理马炼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星展事件很可能是操作流程上发生错误所导致。她介绍道,一般来说,作为废箱的保管箱首先是要确认客户已经退租,之后由双人共同检查是否有遗留物,并由专人稽核,现场要有网点负责人进行监督。检查完毕后还要交上级部门和保卫部再检查,确认废除的保管箱出了保管库房大门就不可能再进这个门,因此应该不可能出现好箱和废箱混杂的情况,更不会发生损毁顾客保管箱的事情。她介绍说,所有银行的保管箱首先要经公安部门确认安全才可开放,银行24小时对库房进行录像,报警电话直连110,并且多家银行还开发出了指纹锁确保安全,因此,市民不用因为罕见的个案就对保管箱安全性产生怀疑。

  广州保管箱出租率至少七成

  记者调查到,发生此次事件后,虽然民间议论纷纷,但从各银行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至今并无市民因此而退箱。相反,广州市民一直以来相当热捧保管箱。

  据了解,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刚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的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上海分行率先在广州、上海推出了保管箱业务,受到了市民热捧。当时两地的10万只保管箱约有70%都被市民租用。延续到今日,保管箱不但成为各个银行必备的硬件之一,还成为市民存放物品的首选,目前市内许多银行保管箱的出租率都在7成以上。

  市民租赁保管箱的用途也更为广泛,由过去存放金银珠宝饰物扩展为贵金属、珠宝、古玩字画、股票债券、房产契约、公司重要合同、重要文件及档案资料等。保管箱的材质也由铸铁改换为不锈钢、合金钢等。

  赔偿方案“分化”客户属高招

  虽然这次轰动事件发生在香港,广州有点儿隔岸观火的意味。但引发的不少问题,给用户和内地银行带来诸多思考。

  据了解,保管箱事发后,星展银行公布两个赔偿选择方案,所有受影响的客户均可先获5万港元的特惠补偿,而愿意尽快达成协议的客户,可再获10万港元的定额赔偿金,但需放弃日后追讨权利;而不愿接纳的客户,则要填写申报表,银行会与个别客户商讨及评估,以便补偿。尽管之前的保管条例中有对银行的免责条款,但星展未提及此事,这被业界认为是十分高招的手法,对挽回信誉十分重要。

  中资银行未必学星展“负责”

  据最新的消息,目前只有8名客户领取了15万元的赔偿金,其余9人领取5万元,并表示要继续追讨损失。由此,不少人提出疑问,保管的物品价值该如何判断?

  据了解,为了保证用户的隐私权,银行在给客户开保管箱时,并不检查其存放的物品。只事先约定不得存放违禁品如军火、毒品等。但这些全靠用户自觉,如果真的存了违禁品银行也并不知情,除非案发会配合公安部门开箱检查,否则开箱权力都在用户本身。这就造成客户存什么难以证明。“如果客户能够提出切实证明,比如说保管了存单又的确有这么一笔存款,损毁的责任在银行,银行肯定会给予赔偿。”马炼红称。可难就难在“证明”上,而且一些市民存入的东西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这就给价值判定带来更大难度。

  此外银行的免责条款也是引起争端之处。据悉,目前很多银行在保管箱业务上对客户存入违禁品或发生不可抗力引起的损毁规定了免责,但其细节仍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我国现行的法律也未对被保管物品丢失后的赔偿作出明确规定。因此,有人士言辞激烈的指出,星展银行并未动用“免责条款”这一杀手锏将责任推个一干二净,是因为香港竞争激烈,但这不能保证国内银行就会这么做,因为内地的“霸王条款实在太多”。而继续商榷这种作法,在内地也被不少人认为“将走向漫漫无期的申诉之路”。

  本报记者 刘薇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