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中国须继续宏观调控并加速结构改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 08:5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国际金融报记者 苏蔓薏 综合报道 尽管投资和经济的迅速增长最近有放缓的迹象,但是,尚不能保证经济软着陆。为迎接这一挑战并同时保持金融体系稳定和使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中国政府需要奉行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加速关键领域(包括银行部门、国有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都会派出一个工作人员小组访问成员,收集经济和金融信息,并与官员讨论经济发展情况和政策。8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结束了与中国的双边讨论,并发表了年度报告。 报告指出,中国在结构改革方面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今后要面对的关键挑战是,在保持宏观经济平衡、确保经济健康全面发展的同时,如何利用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潜力。报告认为,中国必须坚持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加速银行业、国有企业、劳动力市场等关键领域。 中国经济继续增长 中国经济继续迅速增长并融入全球经济。在强劲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的支持下(实际增长率分别为20%和29%),2003年实际GDP增长了9.1%。2004年上半年,由于采取了降低投资增长的措施,经济出现放慢迹象,GDP折合年率增长9.7%。 对外贸易继续迅速扩张,消费增长也加快了势头,通货膨胀压力已经显现。消费物价在2003年上涨1.2%后,2004年上半年上涨了4.4%,其中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尽管GDP强劲增长,但失业也有所上升,200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到4.3%,比2002年上升0.3个百分点。 中国的总体对外状况进一步加强。经常账户顺差从2002年的2.75%上升到2003年的3.25%。2003年官方储备增加了1170亿美元(不包括用于银行注资的450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进口骤增43%,而出口增长36%,贸易账户出现近70亿美元的逆差。然而,由于经常转移和资本流入继续保持较快的步伐,外汇储备增加了670亿美元,在6月底达到471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9个月的进口)。 预计2004年实际GDP增长平均为9%左右。随着最近宏观经济紧缩的影响延续到2005年,经济活动应保持更可持续的速度,实际GDP增长大约7%。 预计在今后一年半,消费物价指数上涨大约3-4%,随着食品价格上涨放缓以及需求压力消失,至2004年底通货膨胀压力将消散。由于进口增长继续超过出口增长,后者从去年非常高的速度上放慢下来,2004年对外经常账户顺差将大约下降GDP的0.75%。大规模的净资本流入(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可能在2005年持续,预计对外状况保持强劲。 中国在结构改革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在银行部门,中国正在对最近得到注资的两家国有银行实行重组计划,并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审慎规定,贷款做法的改进使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比率下降,资产管理公司在恢复问题资产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有企业部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将股份制引入大型国有企业。由于关闭亏损国有企业和裁减冗员,自1997年以来超过2800万工人下岗。为了减轻改革的社会影响,中国已采取措施加强社会保障网,包括扩大养老金范围、拓宽失业保险、实行城市最低生活津贴,并向下岗工人提供帮助以便寻找新工作。 继续宏观调控 中国政府娴熟的经济管理措施减轻了过热的风险,并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经济。正如最近经济扩张放缓的迹象所表明的,控制信贷和放慢投资的努力已开始取得效果。今后的关键挑战是,如何利用中国持续经济扩张的巨大潜力,同时保持宏观经济平衡并确保稳健和基础广泛的经济发展。 一个至关重要的短期问题是,尽管投资和经济的迅速增长最近有放缓的迹象,但是,尚不能保证经济软着陆。为迎接这一挑战并同时保持金融体系稳定和使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中国政府需要奉行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加速关键领域(包括银行部门、国有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改革。中国政府在这些领域采取行动的范围和时机将对中国的中期前景产生决定性影响。 鉴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和某些部门出现的过度投资,为了应付当前的宏观经济和部门压力,政府依靠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同时采取了一些行政手段。大多数执董认为,由于已经采取的各项措施的效果可能尚未完全显现,在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货币紧缩之前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 展望未来,执董们认为,中国政府需要继续保持警惕,不要过早放松政策态势,他们特别指出银行体系仍存在大量过度流动性。中国政府可以进一步发展间接货币政策工具并提高市场型工具的有效性,这将可以逐渐淘汰本质上不太审慎的行政措施。 提高汇率灵活性 提高汇率灵活性符合中国的最佳利益,因为这将提高货币政策在抑制国内需求和价格压力方面的有效性,并提高经济对冲击进行调整的能力,提高汇率灵活性还有助于有序解决全球失衡问题。但是,中国转向更灵活汇率制度的具体时间安排应由中国政府自己决定。最好是在经济强势时提高汇率灵活性,因为这会有助于限制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任何不利影响。 为了确保成功退出现有的汇率制度,将这一举措与正在采取的发展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放开资本账户以及改革金融部门的措施进行认真排序十分重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中国以渐进的方式实现资本账户放开,并认为资本账户放开的一个关键先决条件是具备一个资本充足和稳健的银行体系。个别执董指出,许多国家发现,在放开资本账户之前提高汇率的灵活性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外汇市场和对冲工具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结构改革 在若干关键领域实行结构改革对于中国在中期内继续实现强劲的增长至关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银行部门改革,此项改革将确保实现未来的金融稳定以及国内银行是健康的和具有竞争力的。他们认为,2003年底为两家国有银行重新注资是加快改革步伐的一个重要举措。在这方面,执董们强调需对这些银行实施有时限的行动计划进行密切监督,确保所有银行在2007年之前全面达到有关资本充足性和足额准备金的要求。 整个银行系统需大力加强资产负债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并提高银行管理风险的能力。实现银行所有制的多元化,进一步放开贷款利率,将推动重组过程和提高银行的商业性。迄今为止中国银行系统在减少不良贷款方面已经取得不少进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鼓励中国政府严格贷款标准,进一步改善整体的合并监管,进一步加强金融部门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 为了给有序解决现有不良贷款创造一个更有利的环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执董们提倡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加强关于债权人、取消抵押品赎回权以及破产的法律框架,并允许对一些贷款损失准备金实行全额税收扣减。建立国内股票和债务市场以降低国内对银行融资的依赖和减缓风险仍是一个重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些人担心,即使中国能保持GDP的快速增长,由于工作年龄人口预计将增加,以及国有企业和农业部门要进行重组,劳动力市场仍将继续面临压力。因此为应对压力,有必要进一步改善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允许劳动力更加自由流动,减少农村地区的失业人口,降低收入差距。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9月10日 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