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内盘资讯 > 正文
 

供求关系仍未得到改善 铜价从牛转熊暂难实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 08:07 证券时报

  大连北方期货 杨军

  近一阶段,铜(资讯 论坛)价在创出历史新高后的每一次大幅调整,都会引发市场对于铜价即将走熊的无限遐想,然而至今铜价却依然在不断刷新历史高点,供求的风向不转,铜牛之舟也难以掉头。因此,如何排除对铜价的扰动因素,客观地评估当前的供求形势,对于研判下一阶段乃至全年铜价的走势将至为关键。

  供求关系仍未改善

  近期铜交易所库存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流,但库存增加的幅度相比去年12月份和今年2月份的两次回流明显要小,库存回流主要体现在LME市场,库存的增加也大多集中在欧洲,而作为全球主要消费区域的中国和美国的库存仍呈现下滑的态势。这表明全球铜的消费依然非常健康,当前库存回流的主要原因极可能与前两次库存回流相仿———空方严重被挤后不得已的履约行为,而非铜供求向过剩转化的信号,因为现货升水并未随着铜交易所库存的回流而同步走软,铜库存总体上震荡走低的趋势也未改变。

  过去一周,无论是上海铜的现货升水还是LME铜现货/三月期的升水均创出了多年来的新高,显示全球范围内铜供应紧张的状况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有再度加剧的迹象。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国内GDP增长率为9.5%,三月份工业生产大幅回升,同比增幅达到了15.1%,显示国内经济增长十分强劲,因此作为全球铜消费主导的中国,精铜消费无疑将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国内供应方面由于精铜进口的持续下滑,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国内精铜产量的增加,导致国内精铜供应增长不甚明显,国内精铜供需差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而国内精铜库存的大幅下滑以及现货升水的不断攀升也非常真实地反映了这一供求现状。4月份以后国内曾陆续有三万多吨进口铜到港,但由于前期国内铜消费企业恐高心理严重导致基本没有库存,因此在4、5月份的消费旺季到来后不得不在目前36000元/吨的历史高价买进,从这一角度看前期沪铜与伦铜不合理比价的形成除了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外,也与国内铜消费企业缺乏必要的在期货市场的买入保值行为有关,铜消费企业买入保值角色的缺位扭曲了国内铜冶炼企业在远期合约卖出保值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因此最终高铜价的买单者仍将是国内的铜消费商。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每年国内铜消费量的45%来自于进口,毫无疑问中国应该是全球铜最大的买家,中国对于国际铜市的定价作用只可能体现在推高铜价。近期沪铜走势一方面说明沪铜市场在全球铜市场中的影响力已初步显现,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相关企业仍然缺乏必要的套期保值意识,近期上海铜现货市场所出现的35000元/吨上方的抢购现象正是这一结果的必然反应。

  不宜过分看空

  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宏观调控,笔者以为就目前国内经济增长率来看似乎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但CPI仍然属于良性范畴,特别是三月份CPI同比增长仅为2.8%,农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使得全面通胀的压力并不大,一些基础原材料像铁矿砂、精铜、氧化铝(资讯 论坛)等价格的上涨主要还是受到国际相关商品价格上涨的拉动。今年国内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还是显得较为平稳,即使出现针对个别行业的宏观调控,其调控方式和力度都可能明显弱于去年,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国家出台比较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有局部的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其对金属市场的影响也是短暂的。

  随着第三季度的临近,全球铜消费淡季对于铜价的影响倒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目前导致铜市场出现短缺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消费,一旦全球铜消费出现阶段性的下滑,铜价继续维持在过高的水平上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6月以后铜价步入季节性调整的概率相对较大,而铜价的季节性调整能否最终演变为铜价整体牛市的完结,我们仍然难以定论。就目前相关权威机构对全球铜供需数据的预测来看,尚不能排除铜牛延续至第四季度甚至明年年初的可能。因此在第三季度可能到来的铜价季节性调整中,过分看空铜价仍然是十分危险的。

  就短期而言,我们认为应暂时忽略价格目标,更多地从时间上来考虑操作的策略。5月中旬前持多的风险仍然相对较小,5月份以后多头应考虑逐步离场以回避第三季度铜价可能出现季节性调整的风险。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铜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