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大豆评论 > 正文
 

大豆行走在牛市前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 06:26 中国证券报

  青马投资 马明超

  当前国内外大豆市场充满了分歧,但这种分歧却不是最终方向分歧。这一分歧的焦点是,价格最终上涨出现的时间。从影响市场的基本因素角度分析,笔者认为大豆市场比较大的涨势最迟在4月份就会到来。

  重量型资金介入做多

  从资金角度看,国际豆类市场已经有重量型资金介入做多。去年底开始,包括指数基金在内的投资基金大规模介入农产品市场,这些资金中不乏具有战略性眼光的国际知名基金。资金支持是当前国际大豆市场在禽流感全面蔓延、供求状况异常恶劣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坚挺的重要原因。这些资金并不是“过江龙”资金,它们介入后持仓相对稳固。

  截至2月28日,CBOT大豆总持仓达到了35万手,为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虽然基金在大豆市场上净持仓仍为净空单3816手,但这主要是由于CFTC将指数基金统计到商业基金之中的原因,目前商业基金净多单已经达到了41809手。观察CBOT大豆期货价格与CFTC公布的CBOT大豆期货商业持仓净多单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自2003年6月以来,商业持仓净多单量超过4万手一共出现过三次:一次是在2003年7月至8月间;第二次是在2004年9月至2005年2月间;最近一次是目前阶段。从前两次商业持仓净多单量超过4万手后,随即便出现了CBOT大豆期货价格的大幅上涨,特别是2003年8月开始的一波大幅度上涨,最高超过1000美分/蒲式耳。2005年2月开始,也出现了一波大涨250美分的凌厉行情。目前随着商业资金买入CBOT大豆期货兴趣浓厚,其净多单量再次超过4万手。

  南美产量面临向下修正

  虽然当前全球大豆供应充足,但长期供应前景并不乐观。2000年后,在以“中国需求”为带动的全球豆类需求突飞猛进的同时,南美大豆生产连年扩张,对全球大豆供需平衡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全球大豆需求仍没有明显缩减迹象,但南美生产能力却走到了尽头,这主要是因为南美货币升值以及生产成本提高。根据国际市场有关报告,南美已经到了“豆贱伤农”地步。2005/2006年度,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出现了首次缩减,预计2006/2007年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将继续缩减。

  “中国需求”和“南美增产”,是将世界大豆价格维持在一个平衡箱体中的两大主要力量。一旦南美不再继续增产,那么世界大豆价格在未来就需要重新定位,市场将需要以高价格来推动产量继续上升。

  大部分知名国际分析机构预测,巴西和阿根廷大豆总产量在9500万吨左右;而美国农业部在2月份全球供求平衡表中预测仍为9900万吨,未来产量数字向下修正将为价格带来支撑。阿根廷农业秘书处上周五报告称,过去10天充足的降雨天气,有利于阿根廷05/06年度大豆生长,但早期干旱天气仍造成一些产区作物减产。本周一巴西私人分析公司Celeres预测,由于天气不稳定,巴西2005/06年度大豆产量进一步调低至5750万吨,低于其在2月份预测的5780万吨。

  美国出现干旱迹象

  美国大豆从4月份开始种植,6、7月份进入生长关键期。就今年生长天气来看,并不非常乐观。世界气象组织日前警告称,有充分迹象表明,南美洲西海岸地区即将出现“拉尼娜”气候现象,并将进一步破坏全球多个地区气候模式。世界气象组织说,从历史记录来看,一年中这么早就出现“拉尼娜”现象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拉尼娜”现象形成速度异常迅猛,以至于目前根本无法推断它会造成什么影响、持续多长时间。“拉尼娜”的典型影响是,美国西南部各州及拉美西部地区会变得持续干旱。

  而早在2006年年初,就有国际气象机构分析,2006年,美国平原部分地区及中西部西面玉米地带气候,相对过去几年将偏干,这些地区也是大豆主要产区。虽然干燥天气不会持续整个作物生长期,但预计夏季干旱现象将最为严重。事实上,目前美国已经出现了轻度干旱迹象。上周美国中部大部分地区也再度出现干燥状况,部分高平原地区2月份降雨量创下了历史新低。显然,这种天气模式并不有利于美国大豆的即将播种和生长。

  大豆市场在低位持续震荡,对于多空双方都是煎熬。但是时间对空方并不利,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利空因素将逐渐消失,而利多因素逐渐到来。进入4月份后,在美国大豆生长天气等利多题材支持下,市场将具备出现一波较大上涨行情的条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