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声音 > 人民币升值 汇率改革破冰 > 正文
 

华夏基金:升值突如其来 股市反弹渐入中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 17:40 华夏基金

  (一)市场回顾:7月18日~21日盘中屡屡考验千点而又均被指标股拉起,21日晚突然公布人民币汇率升值,22日两市跳空高开上涨,成交有所放大。上证综指收盘1046点,全周涨1.97%。

  (二)政策:人民币汇率升值

  在2005年度策略报告中,我们把汇率升值预期作为2005年投资主题之一。4月下旬和5月,升值预期在A股市场上一度有所表现,航空股、商业地产股上涨,集装箱和港口机械制造、通讯设备等出口股以及海运股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但不久这一因素又有所淡化。考虑到国际国内政治经济背景,此时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应在情理之中。

  (三)市场结构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宏观经济、多个行业和上市公司有着深远的影响;当这一预期已久的大事件终于成为现实之时,A股市场也给予了明确的回应。从7月22日市场表现来看,商业地产、银行等行业较受市场认同。总的来说,非贸易品部门表现较好。成品油提价和进口原油成本下降使得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和炼油股表现也较为突出。

  出口股如港口机械制造、纺织等开盘下跌,由于前期的下跌已经部分体现了升值预期因素,市场未过度反应,后多收出下影。但也很难说“利空出尽”,毕竟,现在还无法确认未来是否会持续升值,从而影响人们对升值受损个股的投资情绪和估值水平。

  (四)对市场的影响和投资策略

  宏观经济方面,人民币正式升值无疑对宏观经济有深远的影响;但短期来看,宏观经济目前仍处于减速阶段,这一判断尚未发生根本改变。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和估值水平暂时也未发生大的变化。

  但资金方面可能会发生较有利的变化。“汇率升值周期内、新兴市场股市一般呈牛市”的观点较为深入人心。目前储蓄相对于A股流通市值的倍数约为26倍;而在2001年股市高点时这一倍数仅为7倍。QFII 额度也已从40亿美元扩大至100亿美元。人民币正式升值可能会使一部分原处于观望状态的资金进入A股市场,改善目前的资金供给状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升值对股市是一个实质性利好。但不能过于奢望资金推动因素,毕竟,基本面才是决定股价最重要因素。

  (五)趋势

  绩差股居多的深综指在6月27日即结束某个级别的c4浪反弹,展开c5浪下跌,7月19日再度创出新低,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后尽管仍不时有个股补跌,但一部分严重超跌的个股出现了较大反弹,c5浪下跌随时可能结束从而展开新的级别稍高一些的反弹。

  上证综指仍未创新低,表明6月6日展开的中级反弹趋势尚未结束。以人民币升值为契机,有可能构成前期一直提到的“本次反弹的第二轮上升”,在千点上方大盘再一次形成向上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反弹运行时间目前已接近两个月。反弹结束之后,下半年仍应以调整为主。

  (六)投资策略

  根据汇率升值后的市场结构,进行更新:

  (1)资产配置策略:弱势绩差股在大面积创新低后可能出现新的反弹,但仍有估值风险;强势股可能还面临着反弹的第二波上升;因此建议利用后市可能的反弹机会,适当降低股票仓位,优先减持弱势绩差股。

  (2)坚持回避绩差股。

  (3)短期内商业地产和银行较符合汇率升值的投资主题,可能会跑赢大市。

  (4)机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行业,以及食品饮料、零售等消费类行业和服务业,基本属于非贸易品,在升值周期内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持续成长前景较为清晰。经过近期的反弹,股价已有相当涨幅,短期估值吸引力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市场开始关注2006年的业绩时,其动态估值水平仍具有吸引力。其股价短期内未必有太大的空间,但在未来大盘调整过程中,相信仍应能跑赢大盘,适合作为组合中长期持有的品种。市场可能会担忧汇率升值导致出口增速放缓,从而影响对港口行业的投资情绪和估值水平。

  (5)部分周期股的估值部分周期性投资品行业和周期性消费品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有可能出现盈利趋势的拐点,但尚不能确认。火电行业实行煤电联动后季度毛利率回升,但2006年需要考虑机组利用小时下降的因素。轿车行业近期销量有所回升,但价格战因素仍然存在。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也不能轻言见底。考虑到宏观调控可能会长期化,对于周期性行业,在介入时点上仍需要高度谨慎。稳健型投资者仍以观望为宜。

  (6)在可能出现的反弹第二阶段上升过程中,盈利预期较稳定的权重指标股,其表现至少应与大市同步。

  (7)优质股:如果已经确定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投资成本和估值水平都因此降低,短期内经历股价波动后,将产生投资机会。如果已确定短期内难以推出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如含B股、H股;或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但长期增长前景清晰、估值按全流通的情景也属于低估或合理,则仍可以买入或持有;资金终究会回流到这一领域。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管理部)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华夏基金新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