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创办于2008年,是致力于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的高层国际论坛。论坛汇聚各方精英,纵论创新之道,已成为创新领域高端人才和最新思想交流的平台,成为极富社会影响力的高层国际论坛。[详细]

开幕式

徐冠华:产业变革对创新环境提出高要求
徐冠华:产业变革对创新环境提出高要求

技术进步诱发产业变革,世界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制造业开始转型,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为创新生态注入了新的元素。也对创新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德国驻上海代理总领事慕博思致辞
德国驻上海代理总领事慕博思致辞

中国经济的发展令人震惊,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投入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从1995年开始,教育科研的比例是从国民生产总之0.5%到了如今的1.7%。

陈刚: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陈刚: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北京地区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近300家,占全国的30%以上。其中企业牵头建设的近50%,累计培育认定技术平台1100多家,其中企业建设的近70%。

杨雄:鼓励培育全社会创新创业文化
杨雄:鼓励培育全社会创新创业文化

我们要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企业创新的服务,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在全社会培育形成尊重创造,注重开放,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

万钢:加强协同创新提高整体效益
万钢:加强协同创新提高整体效益

在这次深化科技改革,优化创新生态的文件当中,我们提出了要加强协同创新来提高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益。要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来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

大会演讲

王一鸣:政府应推动更加自由的市场竞争
王一鸣:政府应推动更加自由的市场竞争

分散化开放式的方式,对传统比较集中的,政府高度干预的体制提出了转型的要求,它要求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市场竞争。

陈文琦:发展和创新都是硬道理
陈文琦:发展和创新都是硬道理

我相信未来会更好的一点原因是说,现在我们在自然科学已经有相当多的发展,未来在社会科学方面方面会有非常大的推进,因为这些科学统统都是靠我们对资料的分析。

丁磊:靠规划出不了真正的创新
丁磊:靠规划出不了真正的创新

今天听到很多规划,这些规划是必须的,但真正的创新是不可能靠规划出来的。当今社会的分工精细化,金融的发达,为个体创新创造了非常好的基础。

夏智诚:中国已成影响最大一支主导力量
夏智诚:中国已成影响最大一支主导力量

我们也认为中国的影响和美国一样,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最大的一股主导力量,我们也非常渴望和中国的合办建立战略合作。

Lehman:研究型大学是创新生态关键部分
Lehman:研究型大学是创新生态关键部分

研究型大学是创新生态的必要组成部分,既使他们不生产新产品或培育新产品,作为基础研究和关键应用的教授,创新的种子只有在复杂多样的环境里才能生根发芽。

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
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

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2浦江创新论坛”于11月2日-3日在上海召开。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出席并担任主持。

微博热议

日程安排 [查看详细日程]

11月2日(星期五)
09:00-24:00 全天注册报到

11月3日(星期六)
09:00-09:20 论坛开幕式
09:20-12:10 全体大会
14:00-18:00 主宾国论坛:中德科研项目管理研讨会
  专题诠释:中德两国科技合作日益密切,为满足双方新的合作需要,并为合作营造政策环境,让双方项目管理单位、执行单位汇聚一堂,就具有国别特色的科技创新政策、科研计划及项目组织管理机制、资助方式以及科技合作经验开展交流。
14:00-17:00 区域(城市)论坛:创新要素的集聚与辐射
  专题诠释:创新已成为城市(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摆脱危机影响的战略选择。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全新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地区所接受。本专题将邀请全球最富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区)的管理者和研究者,聚焦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从区域创新要素配置与辐射的视角,共同探讨不同城市特别是新兴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的创新经验和发展路径。
      产业论坛:新技术、新产业(信息技术)
  专题诠释:当前,世界科技正处于群体性突破和加速化发展阶段。技术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新的技术及其产业应用不断涌现。本论坛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邀请国内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论述信息技术的演进以及信息技术产业在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产生重大影响的应用等话题,探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力争成为产业界和技术界对话交流的平台。
      未来(科学)论坛:科技改变世界
  专题诠释:科技是人类现代化的发动机。当今世界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本专题将聚焦国际科技发展动态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邀请战略科学家、未来学家等,前瞻全球科学与技术发展大势,畅想科技变化,展望人类未来。
18:30-20:30 招待晚宴:浦江莱茵之夜(仅限受邀嘉宾)

11月4日(星期日)
09:00-12:00 政策论坛:制度创新的实践与选择
  专题诠释:科技体制改革关系到释放我国科技创新资源能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局。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正进入新的阶段。本专题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聚焦科技与经济结合、协同创新、新型研发组织、科技创新评价等问题,探究制度创新路径。
      创业者论坛:破解企业高成长的密码
  专题诠释:没有创业活动,创新将无法完成,经济也不会有活力和竞争力。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是保障企业创业成功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专题为具有创新潜力的企业提供交流平台,并直面当前我国中小微型企业创业发展所面临的各类困扰和制度约束,探讨有利于中小微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技术创新模式、投融资机制等热点话题。
      产业论坛:新技术、新产业(环境技术)
  专题诠释: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以保护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环保产业更上升为社会经济和贸易领域中必须关注的热点之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推动环境技术的创新与进步。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开发等环境技术受到科技界和产业界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这究竟是我们被动焦虑的无奈,还是主动引领的驱动?
  本论坛聚焦环境技术与环保产业发展的热点,邀请国内外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产业界的精英翘楚,探讨环境科技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等存在的困境和解决之道、分享成功经验,力争成为学术界与产业界交流和对接的平台。
14:00-17:00 企业论坛:企业主体——做领先者还是跟随者?
  专题诠释: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产业变革的基本驱动力量。企业的成长关键是能力的提升,而创新管理又是企业能力的核心。本专题将邀请知名跨国公司和我国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分享卓越企业的创新管理经验,探究企业技术创新难题的解决之道。国家科技部等部委将在论坛上发布新一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名单和鼓励企业创新的最新政策。
      文化论坛:儒家文化与科学精神
  专题诠释:中国儒家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蕴涵了宝贵的思想与财富。面对当前创新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儒家文化如何重焕生机,与现代科学精神融合发展?本专题将邀请文化界、科技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从科技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角度,深入研讨儒家文化中的科技元素、儒家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等。
      产业论坛:新技术、新产业(新能源汽车)
  专题诠释: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新兴战略发展产业,是减少碳排放,缓解石油供应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世界电动汽车正处于突破和加速化发展阶段,我国在电动汽车示范方面已经走在了国际前列。本论坛重点聚焦新一代电动汽车领域,邀请政府官员、国内外示范城市企业、电动汽车整车企业、高校院所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电动汽车示范探索和商业模式、生态环境创新,开展广泛的探讨与交流。

组织结构

论坛顾问
万 钢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
韩 正 上海市市长
陈清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
何光远 机械工业部原部长
陈进玉 国务院参事室主任
郑新立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马俊如 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
徐 麟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党委书记
柳传志 联想集团董事长、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论坛理事会
理事长:
徐冠华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国
    科学院院士

常务副理事长:
陈小娅 科技部副部长
沈晓明 上海市副市长

副理事长:
赵启正 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
王志学 国家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
刘长乐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凤凰卫视
    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
裴 钢 同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理事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 磊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王 元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延觉 国家教育部科技司司长
华尔天 中国工程院三局副局长
朱咏雷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
    新闻办公室主任
刘艳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巡视员
李逸平 上海市委副秘书长
李 雄 国家科学技术部办公厅巡视员
寿子琪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吴远彬 国家科学技术部办公厅主任
孟宪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局长
闻 库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司司长
赵明鹏 国家科学技术部火炬中心主任
姜 樑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浦东新区区长
秦 朔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秦 勇 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主任
徐建培 国家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翁铁慧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戚 强 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局长
盛小列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咨询中心主任
梁 桂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党工委书记
梅永红 山东省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
彭 崧 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
靳晓明 国家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司长

秘书长:
徐建培(兼)
翁铁慧(兼)

演讲嘉宾

法国公共融资创新署国际部经理Alain Renck

法国公共融资创新署
国际部经理Alain Renck

美国硅谷Sunnyvale市长Anthony Spitaleri

美国硅谷Sunnyvale市长
Anthony Spitaleri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白驹逸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
白驹逸

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汽车电气化战略执行总监白雷蒙

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汽车电气化战略执行总监白雷蒙

德国国际技术合作组织董事会成员Richter

德国国际技术合作组织
董事会成员Richter

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校长戴维·格林威

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校长
戴维·格林威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院院长戴晓虎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磊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
公司总经理丁磊

陶氏化学亚太区业务开发总监杜凯伦

陶氏化学亚太区
业务开发总监杜凯伦

意大利都灵智能城市基金会总裁Enzo Lavolta

意大利都灵智能城市
基金会总裁Enzo Lavolta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封松林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封松林

美国Envisioneering公司首席技术官George Capen

美国Envisioneering公司首席技术官George Capen

英国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古克礼

英国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古克礼

海德堡科学院主席Hermann H. Hahn

海德堡科学院主席Hermann H. Hahn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郝吉明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BG营销总裁何达炳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BG营销总裁何达炳

飞利浦集团研究院高级副总裁何达纳

飞利浦集团研究院高级副总裁何达纳

果壳网CEO姬十三

果壳网CEO
姬十三

上海浦发银行副行长兼上海分行行长姜明生

上海浦发银行副行长
兼上海分行行长姜明生

经合组织OECD科技政策处处长Ken Guy

经合组织OECD科技政策处处长Ken Guy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
兼行政总裁刘长乐

国研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

国研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

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洛里-霍德

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所长洛里-霍德

第一财经总策划罗振宇

第一财经总策划
罗振宇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孟伟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

德国教研部可持续发展局代表Reinhold Ollig

德国教研部可持续发展局代表Reinhold Ollig

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Philip Cooke

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Philip Cooke

德国弗朗霍夫协会主席Reimund Neugebauer

德国弗朗霍夫协会主席Reimund Neugebauer

上海国际汽车城总经理荣文伟

上海国际汽车城总经理
荣文伟

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三崎匡美

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三崎匡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研究和伙伴关系部主任盛馥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研究和伙伴关系部主任盛馥来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教授孙一飞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
北岭分校教授孙一飞

IBM软件集团亚太区首席技术官Kamimura

IBM软件集团亚太区首席技术官Kamimura

Remondis公司总裁Uwe Wiegand

Remondis公司总裁
Uwe Wiegand

HTC公司董事长王雪红

HTC公司董事长
王雪红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
王渝生

嘉御基金董事长卫哲

嘉御基金董事长
卫哲

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国盛

北京大学科学史与
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国盛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江兴

中国科技大学哲学部主任徐飞

中国科技大学哲学部主任
徐飞

中科院院士张杰

中科院院士
张杰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

绿地集团董事长
张玉良

美国卡尔顿大学亚洲研究系主任赵启光

美国卡尔顿大学
亚洲研究系主任赵启光

杉杉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郑永刚

杉杉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郑永刚

专题内搜索

会务联系

电话:021-54065160/54065309
传真:021-54065150
邮箱:fy@stcec.com/hjj@stcec.com
网址:www.pujiangforum.org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