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谎称有报销住院费险种 在医院诈骗病人6万多

女子谎称有报销住院费险种 在医院诈骗病人6万多
2018年07月12日 13:41 新浪财经综合

消费之前需要注意哪些“陷阱”?诱导消费者的话术和骗局都有哪些?黑猫投诉平台帮您避开这些消费障碍,保障您合理的投诉需求。【点击投诉】

  女子冒充保险业务员诈骗6万多元

  她自称认识“业内人士”,诱人购买“高收益”险种

  再在微信上化身保险业务员,骗取受害人转账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记者黄必成 通讯员姜新朗

  姚女士照顾孩子住院期间认识了一名女子,该女子自称认识一名保险业务员,可从她手中买到一款既可拿到分红高收益、又可用来报销住院费用的险种。姚女士和亲戚通过微信转账6万多元购买,结果受骗。7月6日,警方破获此案,原来是该名女子冒充保险业务员进行诈骗。

  病房里推介“基金险”

  今年6月初,家住象州的姚女士带孩子到来宾探望亲戚。因孩子生病,她带着孩子到医院住院治疗。在同一个病房,姚认识了也带着小孩来住院的女子肖某。

  闲聊中,肖某称,她认识一名叫“刘小贤”的保险业务员,“刘小贤”的公司正在销售一种叫“红十字会基金险”的险种。该险种既可拿到分红高收益,又可用来报销住院费用。

  肖某称,她花2800元购买了一份,才几天就得了1500元的“补助金”。此后,她又连续购买了3份,共得到4000元的“补助金”。按照这样计算,加上年底分红,所得的收益比投资的保费还要多。如果想购买,就尽快买,因为名额有限。说毕,肖某给了一张印有“刘小贤”联系方式的名片。

  转账6万多元购买

  孩子出院后,回到象州的姚便添加了“刘小贤”的微信号。通过跟“刘小贤”联系,姚对这款险种更加深信不疑。她决定跟“刘小贤”购买此险种,还向亲戚推荐。

  姚也向“刘小贤”坦白,自己的身份证被盗过,不知道能否购买。“刘小贤”回复称,由于姚的身份证被偷,银行征信有可能出现问题,需要银行出具个人征信报告才能办。

  姚于是来向肖某求助。肖某称,她跟“刘小贤”很熟悉,由她出面疏通关系,可购买这款险种。不过,要抓紧购买,如果错过时间,保费则翻番。

  焦急的姚干脆通过微信向“刘小贤”转账6895元购买。此后,姚还让其父母和亲戚一起购买,几人先后共向“刘小贤”转账5.9万多元,购买了十几份。

  不肯露面签书面合同

  收钱后,“刘小贤”称会抽时间去象州跟姚女士和亲戚签书面合同。可等了十多天,“刘小贤”都没有露面,总是以各种理由推托。见多次催促无果,姚要求退钱,但对方称钱已交给保险公司,其拿不出钱来。

  7月6日中午,姚到来宾找到介绍人肖某。肖某却称钱是“刘小贤”收的,一切跟她无关。

  怀疑被骗,姚拨打110报警。辖区城西派出所的民警赶到现场,将肖某带回协助调查。肖某称她也联系不上“刘小贤”,只知道她家的地址。可是,到了肖某所称的“刘小贤”所在的小区,拍门没见人应。

  自导自演的骗局

  通过查看肖某的手机,民警发现肖某微信里的朋友问怎么称呼她,她都称自己叫做“刘小贤”。见事情败露,肖某才称这些都是她一手自导自演的骗局,她就是化名“刘小贤”来行骗的。

  肖某交代,她并不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也不认识保险公司的人,见姚女士轻易相信她,她就杜撰了所谓的“红十字会基金险”进行诈骗。

  目前,肖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7月10日,记者从来宾一些保险机构获悉,投保人想购买人寿保险,必须跟保险代理人(业务员)签订投保资料,投保资料约定由保险公司委托银行代扣保费,不允许代理人(业务员)收取保费现金。投保录单完成并成功扣款后,就意味着保险公司承保,投保人会收到保险公司的正规保险合同或保单。

责任编辑:万露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