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江西贵溪:财政收入20亿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1日 04:10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郭海 陈佳丽 杨晨

  横跨信江的首座斜拉大桥顺利合龙,江西惟一一家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拆解加工区建设如火如荼,海铁联运体系及“无水港”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贵溪市资源丰富,工业优势明显。财政收入连续5年在江西位居首位,2007年,财政收入较上年增长了37.8%,在全省率先突破20亿元大关。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翻番。

  然而,更让人欣喜的不是财政收入5年增长4倍多的速度之快,而是财政结构和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工业园区和乡镇经济的突飞猛进,贵溪市地方工业产生的税收较去年同期增长180%。

  贵溪市委书记黄建平用“项目驱动,产业聚群”精辟概括了贵溪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奥秘所在,“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江西省委省政府和鹰潭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个创新的机制,一个个务实的举措,聚合成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贵溪在科学发展的阳光大道上阔步向前!”

  聚焦贵溪工业园

  提到贵溪,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铜”。的确,贵溪因铜设市,一个“铜”字给贵溪的经济带来了飞跃式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的眼中,贵溪区域内只有江铜等几家大型铜企业,并且大部分利润都依赖卖铜原材料。观念就是财富。贵溪人有自己更大的目标:依托江铜大力发展地方铜业,全面推进世界铜都建设。在进一步加强与江铜战略合作的同时,贵溪市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开展铜原料、铜精深加工项目招商,着力培育铜产业“块状经济”。促进铜产品上下游集群发展,形成铜产业精深加工多元发展的格局。

  江西贵溪工业园区位于贵溪市城西南320国道两侧,目前,该市工业园区已落户铜加工企业46家,仅去年就新增23家,实际引进资金15.6亿元,同比增长158.1%,生产从黄铜、紫铜、白铜、青铜到铜杆、铜管、铜带、铜线等200多种铜产品,以铜加工为主导的地方工业迅速成为贵溪市财政税收的主要支撑。2007年,完成铜产业总产值92.4亿元占经济总量的88%;实现铜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占经济总量的90%;实现铜税收4.2亿元,占经济总量的92%。贵溪工业园区在2004年被确认为江西省30家重点建设工业园区之一,2006年被定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省级铜产业特色园区,2007年被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全省先进工业园区。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贵溪市紧紧抓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这个着力点,建立激励机制,把主攻工业的着力点集中放在铜产业的发展上。一是紧紧围绕建设世界铜都的发展战略,促进铜产业集群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大铜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贵溪铜产业优势,瞄准境内外知名铜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大力延长产业链。对已落户的铜冶炼和加工企业,支持其扩大产能、做大做强。

  贵溪市在发展地方经济时,抓住了江西省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契机,突出项目招商,以地方铜产业的快速发展来壮大经济总量,实现了强市富民。

  营造发展软环境

  贵溪市财政收入连年创新高,还离不开持续稳定的好政策和良好的服务环境。贵溪市在不断深化改革政府服务机制的同时,立足科技创新,全力推进工业园区投产达标。

  贵溪市牢固树立驻市企业发展就是贵溪发展的思想,充分发挥驻市企业现代化的科技优势,全力支持驻市企业的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今年以来,贵溪市重点支持江铜22万吨铜杆和10万吨阳极板达产达标、阳极泥和硫化砷饼处理综合利用、渣选矿扩建项目和贵电三期以大代小项目的推进、贵化扩产技改项目的实施。加大财政的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支持市场发展前景好、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明显的企业实施科技创新。

  2007年初,贵溪工业园区紧紧围绕鹰潭市打造世界铜都的战略部署和贵溪市提出的“争创全国百强县”发展目标,提出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要超100亿元,同比2006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实现园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贵溪工业园区解放思想,把握机遇,与时俱进,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园区经济实力。该园区突出抓好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以鹰潭成立铜拆解加工园区为契机,招大引强,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集聚及配套能力,促进铜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形成铜产业精深加工多元发展的格局,先后引进德源铜业、金泰铜业等23个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铜加工企业。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