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商贩”年广久在1984:邓小平出手救傻子

“中国第一商贩”年广久在1984:邓小平出手救傻子
2018年09月03日 10:11 一财网

一碗面要80元,出租车漫天要价,安检排队太长差点误机…你在机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届金跑道奖·国内机场口碑评选”正在进行!【点击投票】为机场打分,你说了算!

  “中国第一商贩”年广久在1981:傻子瓜子横空出世,叫卖小贩成百万富翁丨40年40人

  “中国第一商贩”年广久在1981:傻子瓜子横空出世,叫卖小贩成百万富翁丨40年40人

  瓜子是人们闲暇无事,打发时间的绝佳上品,你可曾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那个连“万元户”都极度稀缺的特殊时代,靠炒瓜子也能炒出一个百万富翁?他就是被人们称作是“中国第一商贩”的年广久。在计划经济时代,所有公家卖的瓜子都是没有品牌的,唯独年广久给自己的瓜子起了一个特殊又响亮的名字——傻子瓜子。

  夹缝中求生存 “游击战”式卖瓜子

  80年代的社会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小商贩们的日子并不好过,面对各种限制总要东躲西藏,年广久就曾因卖“鱼”和“板栗”被两次抓进了监狱。第二次出狱后,隔壁卖瓜子的老师傅知道年广久家境贫寒,便让他帮忙炒瓜子。手脚勤快又爱学习的年广久很快就出师了。

  当时,瓜子还属于统购统销物资,由供销社统一控制,个人经营是违法的。通常只有到过春节时,人们凭票才能买上一两斤,平常根本吃不到。这就给年广久这样的小商贩提供了机会。

  “那时不敢卖,只能偷偷卖,师傅讲,跟他们打游击战,他来我跑我躲,他走我摆。”年广久每天晚上七八点钟开始炒瓜子,一炒就是几百斤,一直干到凌晨五点。趁着人们中午吃饭和下班的时间,偷偷地出去卖。回忆那段过去,年广久表示:“基本上天天被抓,一天也不知道要抓多少次。但不怕,抓了再炒,不就几毛钱的水果瓜子么,又不是几百块钱的东西,我拿不出来。”

  就这样,直到1981年,年广久终于迎来了“个体经济”的曙光。

图左为年广久图左为年广久

  大胆吃螃蟹,傻子瓜子横空出世

  1981年,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必须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使城镇劳动者个体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大门”开了一条缝,胆子大的人就先干了起来。在大小城镇的街道巷子里,出现了卖早点的、卖农副产品的。感觉敏锐的年广久在芜湖十九道门也摆起了一个卖瓜子的固定摊位,再不用像以前那样东躲西藏了。作为第一批走出来的人,他的动作,就像是平静湖面泛起的涟漪,让老百姓蜂拥而至。

  渐渐地,他的摊位以瓜子质量上乘、价廉物美和热情大方的售卖方式赢得了顾客的喜爱。人家买一包瓜子,年广久会再另外抓一把给人家;人家不要,他会硬往人家口袋里塞,久而久之,年广久便落了个带有点调侃意味的“傻子”名号。来买瓜子的人络绎不绝,有人提议年广久给瓜子取个叫得响的名字,他便干脆称自己的瓜子为“傻子瓜子”。

  从此,“傻子瓜子”就在大江南北传遍开来,买瓜子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时排队的长龙甚至达到50多米。精明的年广久还不断推出各种在当时非常别样的促销策略:独生子女买两斤瓜子可以不排队、外地人到芜湖用车票来买两斤瓜子不排队、结婚的买10斤瓜子不排队、军人不排队……

  叫卖小贩成百万富翁,开辟个体户道路

  靠着卖瓜子,年广久很快就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风头一时无两。因为瓜子大多靠零售,回收的货款也多是5元、10元的零钱,不得不用麻袋装。当阴雨连绵时,藏在家里的钞票都发了霉,等太阳一出来,他就把麻袋里的钱扛出来晾晒,花花绿绿的人民币铺满了整个院子,甚至屋顶。

  “年广久晒钞票”就成了当时芜湖城人们最乐于传播的话题。想起当年的“壮举”,年广久有些感动:“那时的100万能抵得上现在的1个亿啊!”

  卖卖瓜子,做做小生意,竟然能发大财,这样的一个事实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也就是从这时起,一个新的身份名词开始在城市里流行——个体户。它指的是,像年广久这样的没有国家保障,自主做小生意的人。它听上去似乎百味杂陈,有蔑视,有同情,也有小小的对他们“自由身”和迅速致富的暗中羡慕。

责任编辑:王潇燕

百万富翁 傻子 小贩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