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剑评顾雏军案再审:保护产权并非仅仅给企业家“摘帽”!
来源:长安剑
庭审现场
6月13日至14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开庭再审顾雏军案。
顾雏军,曾经控制了中国电冰箱生产线半壁江山的企业家,最广为人知的形象却是他出狱后的一张照片。
照片上,顾雏军带着一顶写着“草民完全无罪”的高帽。
顾雏军春风得意时曾放言:“我有信心成为中国第三代企业家领袖!”
但好景不长,他却在2009年,被广东高院二审以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挪用资金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680万元。
出狱后顾雏军申请再审,2017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依法再审三起重大涉产权案件,顾雏军案赫然在列。
有人评论说,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颁行后,最高法院依法再审的涉产权和企业家冤错案件中最重要的案件。
再审“最重要的案件”井然有序,其中几个细节值得关注——
其一,庭审持续了两天,第一天开庭15个小时直至午夜,第二天持续到傍晚6点,通过微博、网站全程公开的庭审笔录长达13万字!
其二,庭审火药味十足,双方对存在争议的证据唇枪舌剑,检方并没有放弃顾雏军构成挪用资金罪的指控,顾雏军则多次情绪激动,指称“公诉机关提供伪证!”
其三,前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谢伯阳作为辩方证人出现在证人席上。另外,顾雏军一方还申请最高检察院前检察长贾春旺出庭作证,因不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未被法庭允许。
其四,书记员身边那一摞摞堆成小山般的案卷——
或许我们并不了解诘屈聱牙的法律术语,或许我们并不熟悉刑事审判流程,或许我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通篇读完这13万字的庭审笔录,但从这几个细节,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再审顾雏军,并不是以法为名走个流程,为给顾雏军“摘帽”而“摘帽”,刻意树立一个保护产权的“里程碑”,而是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用证据还原事实,给顾雏军,给他代表的企业家,给关注这起案件的所有人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13万字的庭审笔录,其实只写了两个字——
法治!
这才是顾雏军案里程碑式的意义所在。
法治是定心丸。她是透明的,就如同顾雏军再审的庭审现场,每一个字都摆放在人民的面前,每一份证据都摆在台面上,每一个观点都有充分表达的show time,等待被法律进行评价。
阳光带来的信任不止投射在“一巡”的审判庭上,更会在社会的每个角落折射出彩虹——在法治照耀的土地上,没有暗箱的土壤,这样的地方,方能让“有恒产者”真正有“恒心”。
法治是定盘星。她是确定的,就如同顾雏军申请出庭作证的证人一样,无论是谁,符合规定的可以在法庭上知无不言,不符合规定的则不被允许出庭,不偏不倚,不为人所改变。
公平带来的安全感不止停留在“一巡”的审判庭上,更会溢出在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法治的定盘星上,悬挂着世道人心凝成的秤砣,在校准了的公平正义上,不会有人担心滑落。
法治是高压线。她是无情的,如同唇枪舌剑的庭审,谁都可以围绕事实畅所欲言,但唯有证据与事实是唯一的通行证,谁都不能触碰她的底线,底线下方是万劫不复,底线上方则是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
法治带来的自由不止环绕在“一巡”的审判庭上,更会萦绕于人们经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法治笼罩的地方,给人以乘风而行的信心,飞得再高,不必担心跌落。
有人说,顾雏军原审获罪“是民企投资‘断崖式’下跌的开启点”,是“对整个企业家队伍起到寒蝉效应的标志性事件”。
其实,顾雏军没有这么大的“力量”阻止民企投资,造成“断崖式”下跌的是担心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担心依据规则行事却依然被扣上“帽子”。
同理,给企业家以安心创业环境的,同样不是顾雏军无罪,而是看到法治对产权和企业家无差别的保护。这种无差别是对公平正义的一丝不苟的维护和追求,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不变原则!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回到这个案件本身,所有人都不禁要问:顾雏军能不能“摘帽”?
在关心这个问题前不如先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哪种情况更让人放心——是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宣判顾雏军无罪,还是让法律判断他是不是能“摘帽”?
无疑是后者。莫名其妙的无罪不是法治,正如莫须有的罪名不是法治一样。
顾雏军案之所以尚未判决就被称为“最重要的案件”、“产权保护的标杆”,相比较于结果,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中闪耀着法治的精髓。
这如流通的血液,让一切焕发生机,让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孙剑嵩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