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庆:领导干部提高媒介素养 对舆情不要一味去"管"

王国庆:领导干部提高媒介素养 对舆情不要一味去"管"
2018年04月16日 08:07 新浪综合

  南都独家专访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 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应是发布的内容,而非发言人个性化“表演”

  来源:南方都市报

  重磅出场

  王国庆 男,汉族,195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69年5月至1972年5月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乡;1972年5月至1975年8月在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

  1975年8月任中央广播事业局英语组翻译;

  1976年8月至1978年4月留学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文学系;

  1978年4月后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历任翻译、驻美国首席记者、台长助理兼英语部主任、台长助理兼人事处处长、副台长等职务;

  2000年11月到2013年6月,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2013年6月,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2016-2018年,连续3年担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

  3月2日,换届后的首场全国政协发布会在70分钟后落下帷幕,走下政协发布舞台的王国庆,带着招牌式微笑向台下的媒体挥手告别。

  66岁的全国政协发言人王国庆,5年前,从国新办副主任的岗位退居二线,到全国政协任外事委员会副主任。3年前,连他自己都不曾想到,曾长期在幕后推动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培训新闻发言人的自己会被推到台前,担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

  连续3年担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后,王国庆坦言,事非经过不知难,如今他对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环境有了全新的认识,这让他在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建设“敲边鼓”、参与培训新闻发言人的过程中针对性更强了。

  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王国庆。他呼吁,领导干部在互联网环境下,要不断提高媒介素养,对媒体对舆情不要一味去“管”。同时,社会也要给领导干部包括新闻发言人提供宽松的话语环境,不要因为说错一句话,就不依不饶,穷追猛打、给你扒个“底朝天”。

  而即将退休的王国庆,今后将继续助力新闻发言人培训工作。

  专访中,他笑着调侃,现在要问他“能饭否”,他的答案是“尚能”。

  谈3年政协发言人

  基本新闻点都判断得比较准确

  南都:担任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人3年,你觉得自己表现怎样?

  王国庆:当了3年大会新闻发言人,每年“两会”的首场发布会,面对媒体的压力始终是很大的,现在媒体的开放程度、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对新闻发言人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更何况是众目睽睽下的“两会”首场发布会。

  每年准备要花很多时间,问题包罗万象,回答必须准确、简洁、生动,难度很大。有时会因为一个表达一句话琢磨半天,晚上躺在床上想着想着就睡着了,夜深人静醒来继续想。难点永远在那,压力永远在那。

  新闻发言人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机构的代言人,并不能代表个人,不是你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背后有团队和智囊团,每个问题怎么答都凝聚着大家的智慧和心血。所以我说,一个多小时的新闻发布会,其实是我在台上把团队的心血和付出“消费了一把”。无论是新闻发布制度,还是新闻发言人制度,都是由新闻发言人和他的工作团队来支撑的。

  新闻发布工作,不是我坐在台上一小时,大家提问我回答,背后要做大量工作。从舆情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到议题设置、现场组织,再到效果评估,发言人身后的团队在这个过程中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要求是极高的。

  在短暂的时间内要把自己想说的和大家关注的结合起来,就要把议题设置好,把口径准备好。

  南都:每场发布会都是怎么准备的?

  王国庆:我们推动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就是要建立一个权威信息的发布平台。各级党委政府在依法行政过程中产生大量需要向公众公开的信息,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是把这些通过媒体广而告之。所以在举行发布会前要认真研究我们要讲什么、媒体关心什么、公众关注什么,把三个点的聚焦处找准,也就是把要讲的话题找准。再说,要让发布会的每一分钟都饱含信息量、有干货,让参加发布会的记者觉得没有白来,听完后有东西可写。这就要求在准备发布会时议题要设置好、内容要设计好。如果大家坐了半天,发现发布会没啥好报道的,这就是一场失败的发布会。

  有人会认为,发布会不能让记者“牵着鼻子走”,如果自己毫无准备、记者问什么我们就答什么,结果自己要想说的没说出去,这样的发布会肯定也是一场不成功的发布会。我认为,最大公约数应该是把媒体和公众关注关心的问题回答好,同时又把自己想说的说出去。这并不矛盾,如果事先舆情研判做好了,你想说的也应是媒体公众关注关心的问题。

  南都:新闻发布的最佳状态是怎样?

  王国庆:最佳状态是这样:发言人站到话筒前说,“今天没有特别的信息需要公布,各位记者朋友有什么问题?”没有记者举手,发言人宣布发布会到此结束!信息公开透明到不需要在发布会上来说,平时通过各种发布渠道已把该说的都及时充分地说了。但目前我们还远没有达到。

  现阶段特别像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布会这样关注度极高的发布会,必须做好大量“供需对接”。例如,今年70分钟的全国政协发布会,准备内容要非常充分,一般要准备比正常时间多出30分钟的内容。内容按类别分成三类:A类是我们自己想说的;B类是关注度较高的;C类是可能记者会问到的。三类加起来共180多道题。

  今年从媒体那里搜集到的问题有2000多道。例如中小学生减负,这几年关注度很高,我也专门做了调研,并将其作为一个重点问题进行了准备。没想到后来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每年春节假期,我手上都会有一大堆材料,既有媒体提到的问题,也有各部委提供的背景材料,在家里一份一份地翻阅,看一遍脑子里就有印象了。

  回首过去3年,基本新闻点都判断得比较准确,回应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发布会上回应的问题,也符合政协工作要围绕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民生重点,建言在需要时、议政到点子上、监督到关键处的要求,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谈“故事大王”称号

  想办法让人听得懂,不能说了白说

  南都:你在发布会上讲故事、亮数据、引热词,被外界称作“故事大王”,你怎么看这个评价?

  王国庆:这是沿用了过去外宣工作的一些做法。外国人话语体系跟中国不太一样,我们在对外传播工作中、介绍中国时特别强调想办法让别人听得懂、听了信,不能说了白说。讲故事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讲故事,传递我们的态度观点立场。

  美国人很会给外国人讲故事。上世纪70年代,美国之音电台出过一本供中国人学英语的教材《英语900句》,把美国的价值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悄无声息地融入900句会话里。美国之音电台的编辑告诉我,学会了这900句,不但学了英语也了解了美国社会。

  这就好像人需要各种维生素,是找一大把药片,维生素A、B 1、B 2、C,还是选择包含这些维生素的一只苹果?相信大多数人都喜欢吃苹果,而不是一把药片。

  所以这三年开政协发布会,我们也是想办法讲好故事,如果遇到抽象的概念,就多用数据加以延展,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

  南都:你的故事从哪儿来?

  王国庆:从报纸上读到的、平时积累的,有时为了了解得更详细更准确,我还专门打电话给故事的主角核实。例如,今年讲到政协委员调研脱贫返贫的故事,我看了报纸的新闻报道后,打电话给那位委员了解了不少细节,所以那个故事就有血有肉,更鲜活生动充实。

  南都: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前,你担任了国新办副主任13年,培训了一大批新闻发言人。从幕后走到台前,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王国庆:事非经过不知难。这3年确实给了我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需要你自己去具体回答问题时,对问题的关注、思考深度是不一样的,需要下更多功夫,确保说出去的每句话、引用的每个数据、讲的每个事实都是准确的。

  作为新闻发言人,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不仅政治立场上须正确,在具体技术细节上也应一丝不苟。有些细节,我们抠得特别细。例如,一组数据存在出入,我们就推倒重来,做“调查记者”,不能出现任何瑕疵,避免造成疑义。

  这3年也给了我直接面对媒体的机会。虽然过去一直在不余遗力地推动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但都在幕后,并没有站在台前,对新闻发言人承受的压力未必能完全感同身受。

  刚让我当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时,我也想推辞,但后来一想,如果不身体力行,以后给新闻发言人培训讲课就没底气啦。经过这3年的亲身体会,对目前的新闻发布制度机制、新闻发布工作环境条件有了新的认识,这对今后为推动新闻发布工作继续发挥点作用、对新闻发言人培训加强针对性是非常有帮助的。

  谈“黄埔一期”发言人

  “吃螃蟹”的人仍在传经送宝

  南都:被喻为“黄埔一期”的中国首批新闻发言人已全部离开新闻发布岗位。你怎么看这群人的出现和离开?

  王国庆:“黄埔一期”随着年龄的原因和岗位的变动,基本上都退出了国务院各部委局办的新闻发布平台,这很正常。现在有好几位已经退休的首批新闻发言人都聚集到了中国传媒大学,借助学校搭建的“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这个平台,给参加培训的年轻新闻发言人传经送宝。这个基地建立5年以来,已组织了300多个培训班,培训了来自中央部门到地方的13000多名各级领导干部和新闻发言人。

  第一代新闻发言人留给公众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每一个发言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新闻发言人当然不可能领风骚数百年,新闻发布平台上不断有新面孔是令人欣慰,可喜可贺的。

  南都:十多年前国新办公布的首批国务院各部委新闻发言人75位,去年年底是244位,队伍是当年的3倍之多。

  王国庆:如今有200多位新闻发言人,数量不断增长是件好事。不过可能新闻发言人亮相越来越多了,公众的注意力被分散了,被大家记住的“明星发言人”少了。当然,作为新闻发言人,不能追求自己的个性化,应该成为新闻的是发言人发布的内容和引用的金句,并非他个性化的“表演”。

  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呼吁大家对新闻发言人要宽容,毕竟跟媒体沟通交流也是需要锻炼的,没人天生就会。领导干部也不能保证不说错话。但现在往往是,一说错话,方方面面都不依不饶,没有一个宽松的话语环境,发言人张嘴时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怎么能讲好话?

  我一直在呼吁营造宽容的话语环境。首先,我们内部要宽容,领导对下级、对新闻发言人说错话,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话,就应该宽容;其次,媒体舆论也要宽容,不要抓住一个错就穷追猛打,不依不饶;第三,社会公众在社交平台上也要给敢说话的领导干部和新闻发言人一定的空间,不要为了一句话就把你扒个“底朝天”。

  同时,领导干部在互联网环境下,也要有媒体意识,有舆论意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清楚地认识媒体的特点和作用,善于同记者打交道。

  领导干部在这方面要有自信。各级党政机关在依法行政过程中产生和掌握了大量权威信息,这些信息就是影响和引导媒体报道和社会舆论的“牛缰绳”,把这些信息用好了,有新闻性、针对性、可读性,媒体都会争相报道,社会公众就会高度关注。

  新闻发言人是信息的发布者,媒体记者是信息的传播者。新闻发言人应该研究如何通过与媒体记者合作,把发布的信息及时准确充分地传递给最广大的受众。

  谈新闻发言人专职化

  基层对新闻发布越来越重视

  南都:你提倡新闻发言人专职化,重大突发事件“一把手”要来回应。这条路难走吗?

  王国庆:这些年的经验看,新闻发言人应该走专职化道路,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这些年,不论是我在国新办工作时,还是在传媒大学做发言人培训,永远都在培训新发言人,一年又一年都是新面孔。

  在国新办时我就提出,新闻发言人培训由初级、中级到高级。对还没上岗或刚上岗的发言人要进行初级培训;干了一两年后,有点实践经验了,就进阶到中级培训;有了四五年经验后,就可以上高级班了。高级班可以是研讨性的,一拨具相当经验和实践的发言人坐在一起,静下心来,就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经典案例做交流分析研究,一定能对提高新闻发布工作水平、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机制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美好的愿望,各部门新闻发言人变动太快了,十多年了,我们的培训大多还是“初级班”。

  只有通过新闻发言人的专职化,让专职的新闻发言人能在发布岗位相对稳定,他的级别、职级可以不断变化提升,这样培训才会有更多的“中级班”“高级班”,新闻发言人的水平能力才会不断提高,进而带动专业化团队的成长。

  南都:有观点认为,新闻发布不能只看中央部委,基层也需要高质量新闻发布。这几年地方基层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新闻发布做得怎样?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王国庆:这两年基层党政部门对新闻发布工作越来越重视,不少地方和单位还把新闻发言人和领导干部送到中国传媒大学的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来培训。

  随着媒体格局、信息传播和社会舆论环境的深刻变化,大家普遍觉得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由于没有认识到这些深刻变化,不懂媒体,缺乏新闻舆论意识,吃了“苦头”,有的甚至丢了“乌纱帽”,这也警醒其他人要重视这一重要工作。

  高质量的新闻发布,还需从上至下地推进。这两年中办国办专门发文,要求发生重大事件时,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充当第一新闻发言人,但具体落实还得有个过程。

  南都:这两年,一个新闻事件不断出现“反转”,舆论也随之顿时转向,你怎样看这样的现象?

  王国庆:如今信息扩散和传播,已经不是我们用技术和行政手段就可以完全控制的。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发声,用权威信息来引导舆论;同时对网上舆情及时跟踪收集,研判走向,及时回应,主动引导。

  国内外的经验都告诉我们,重大事件发生后,一般是在12个小时后,舆情往往会出现波动反复,这就需要有专业团队搜集舆情,及时分析研判,针对外界疑惑、错误信息,一波接着一波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关切,引导舆论,其他办法都行不通。

  谈给新闻发布打分

  “打分”是促进新闻发布的权宜之计

  南都:去年5月,国新办首晒2016年新闻发布“国家级榜单”,涉及77个中央部委和31个省区市等。新的一年测评打分尚未公布,你怎么看待给新闻发布工作“打分”?

  王国庆:这种“打分”是阶段性权宜之计。新闻发布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大程度上还是被动的。一开始让我担任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我也是很勉强的,也问“为什么找我?”因为这份工作很难,多少会让人犹豫不前,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所以只能采用一些权宜之计,推着大家去做。国新办这两年这么做还是有效果的,有部门的同志也跟我说“打分”对他们压力很大。

  南都:有专家认为,这种“打分”应该过渡到月度榜、季度榜、半年榜,甚至借助大数据做到即时评估,你赞同吗?

  王国庆:倒也不必弄得这么复杂,“打分”牵涉很大的工作量,评估太密集也会有问题。评估结果公布后,总应该给一定的消化、改进和提高的时间吧。所以,眼下还是要把气力下在提高评估的质量、效果和权威性上,公布一次结果对推进工作就真正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不是去追求评估的频率和次数。

  南都:回首这些年,你怎么看我国的新闻发布工作?

  王国庆:国家越来越开放,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对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对新闻发布工作越来越重视。尽管也有风风雨雨,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的新闻发布制度机制不断完善,新闻发布工作和新闻发言人队伍的能力水平在不断提高。展望新时代,相信这方面工作一定会有新作为新气象。

  这些年,我有幸有机会经常和不同部门不同地方不同阶段的新闻发言人一起交流,一起探讨,学到了很多,即使以后退休了,我还会继续在这个领域发挥余热,但时间也不会太长,我想最多再做两年也不能再做了,脱离一线工作时间越长,底气就越不足了。现在要问我“能饭否”?应该是“尚能”吧(笑)。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潘珊菊 吴斌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谢长杉

王国庆 新闻发言人 国新办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