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打破垄断就会乱”
文/倪 婷
7月9日,2012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中国有79家企业上榜,其中42家为中央企业。继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之后,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500强第二多的国家。
然而,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却伴随着不少质疑与非议,垄断经营、国进民退等声音不绝于耳。8月3日,天则经济研究所发布了名为《中国行政性垄断的原因、行为与破除》的报告,明确指出2010年中国因行政垄断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达到11244亿元,并呼吁国企从营利性领域退出。
究竟是中国经济成全了国企垄断,还是国有企业造就了中国经济?垄断之争,谁是谁非?为此,《中国新闻周刊国资观察》专访了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教授盛洪。
国资观察:目前,对国企垄断的质疑主要集中在石油、电信、铁路等行业。我们知道,石油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其行业垄断是否具有合理性?
盛洪:石油虽然是战略性物资,但纵观全球,绝大部分的石油公司都属于民营。美国是全球军事力量和安全防御能力最强的国家,但美国的石油公司基本都是民营。在这个关系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美国并没有形成国企垄断,而是多家企业互相竞争。而且,美国也没有任何一个法律规定这个行业只允许个别企业经营,而对其他企业设置门槛。
从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的经验来看,竞争形成了更为有效的市场,而垄断无疑会使市场效率大幅降低。此外,垄断还会带来收入分配扭曲,使大部分利益转移到垄断企业,从而危害社会公平。
国资观察:《中国行政垄断的原因、行为与破除》的报告针对最近备受关注的“银行暴利”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银行业的进入管制和利率管制存在严重的行政垄断,请你对此阐释和说明。
盛洪:银行业的垄断主要体现于利率的行政管制,现在除了中央银行的基础利率,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也存在严格的管制,这严重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原则。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差额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否则,存款利率就会被不公正地压低。根据我们的研究,按2010年的全国存款平均余额670932亿元估计,假定存款利率压低了1.5%,全国个人与机构的利息损失高达10064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5%。
所以,银行暴利不应继续存在,银行垄断是必须打破的。只有这样,社会福利才能得到弥补,被扭曲的收入也才能够回到恰当的位置。例如,如果存款户在银行存1万块钱存了1年,那么根据被压低的1.5%的存款利率,一年就损失了150元钱。如果破除垄断,让利率回到市场竞争的价格,消费者一万元存款损失的150元福利就自然得到了弥补。
国资观察:如果国企从营利性领域退出,民资进入垄断领域是否具有生存空间和竞争力?长期占据垄断领域的国企一旦退出,是否会造成这些行业的混乱无序?
盛洪:根据中国的改革经验和历史来看,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存在这样的担心。
1978年以前,中国只有国有企业,但现在产品如此丰富,企业竞争力如此强,这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以钢铁行业为例,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一直以计划经济的方式炼钢,钢铁产量不超过3000万吨,但现在已经超过了6亿吨,这就体现了市场的力量和民营企业的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国资观察》
相关组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