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5%受访者被App泄露个人信息 三成“自认倒霉”

超85%受访者被App泄露个人信息 三成“自认倒霉”
2018年08月31日 08:34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一碗面要80元,出租车漫天要价,安检排队太长差点误机…你在机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届金跑道奖·国内机场口碑评选”正在进行!【点击投票】为机场打分,你说了算!

  超85%受访者被App泄露个人信息!你该怎么办?

  【经济之声】

  如今,消费者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享受各种线上线下服务。然而,大家在享受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利好时,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盗用、贩卖事件时有发生,骚扰、诈骗电话和邮件仍然肆虐,成为全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普遍担忧的问题。

  有的消费者说,刚刚买了房,装修公司的电话就打来了。有的刚刚买了车,保险公司的电话就打来了。有的刚刚生了孩子,各种关于婴幼儿用品的推销电话就打来了……这些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个人信息遭到泄露!

  有数据显示,中国网民在网络上因为遭遇诈骗等问题造成的经济权益损失超过千亿元人民币。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消费者投诉情况统计,今年上半年电商平台、社交平台软件等非法搜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现象成了投诉新热点。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内容范围、可能途径、问题形式、维权意愿等有关情况,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于7月17日至8月13日组织开展“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在线网络调查方式,共计回收有效问卷5458份。

  超八成受访者曾遭遇信息泄露

  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电商平台、社交平台软件等非法搜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现象成投诉新热点。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85.2%的人表示遇到过该情况。

  App在非必须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

  据调查,手机App在自身功能不必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的情况比较严重,67.2%的受访者称曾遇到这种情况。

  例如,读取位置信息权限和访问联系人权限是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遇到最多的情况,分别占86.8%和62.3%。而受访者被要求读取通话记录权限(47.5%)、读取短信记录权限(39.3%)、打开摄像头权限(39.3%)、话筒录音权限(24.6%)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经营者擅自收集个人信息是泄露主因

  调查结果显示,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收集个人信息是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2.2%。而经营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0.6%,网络服务系统存有漏洞造成个人信息泄露57.4%。还有不法分子通过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等手段盗取、骗取个人信息和经营者收集不必要的个人信息分别占34.4%和26.2%。

  信息泄露或导致个人账户密码被盗

  在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三位。此外,部分受访者曾收到违法信息如非法链接等,更有甚者出现个人账户密码被盗的问题。

  三成受访者“自认倒霉”

  根据调查结果,个人信息泄露后,受访者会采取多种措施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如向消费者协会和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等,也有受访者会选择与服务商协商和解,向有关行业组织进行反馈。但是,有大约1/3的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一方面可能是基于无力应对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应对无效后的接受现状。

  中消协建议建立软件“黑名单”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一些规范性文件和推荐性标准对App收集个人信息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但消费者普遍关心的惩戒手段、赔偿问题等涉及程度不够。中消协建议进一步明确网络信息服务中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对App服务提供商的义务与责任约束。

  中消协建议严格准入门槛和登记备案,如对开发商资质的审核、App的登记备案、App服务功能和内容的审查、违规惩罚机制各个环节等都应形成联动,强化源头治理;

  严厉惩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个人信息贩卖的黑色产业链,对于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

  严密关注市场App发展态势,如联合建立App抽查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及时公示黑榜软件,提醒消费者谨慎下载。

  律师支招

  北京中简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晓提醒消费者,不要下载来源不明的App,要选择正规的渠道或者选择比较知名的应用市场去下载安装。要谨慎填写个人隐私信息,尤其注意保护身份证号码等重要信息。还要防范公共Wi-Fi存在的安全隐患,很多诈骗犯罪泄露手机信息是通过公共Wi-Fi来进行的。如果涉及转账、支付,建议改用自己的数据网络。此外,也要注意谨慎使用二手手机,因为消费者很难清楚地知道二手手机或者所谓的翻新机里面都装有什么样的东西。

  记者:赵    巍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中消协 信息泄露 受访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