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BP剑指中国清洁能源(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 11:46 中国石油石化杂志

  此外,中国石化还拿下中部地区首个大乙烯——武汉80万吨/年乙烯项目。2007年4月初,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于2007年12月18日正式开工。据预测,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00多亿元,对下游产业的带动效应约1:6,将产生1200多亿元的下游产值。

  群雄逐鹿

  大干快上的背后,是商场如战场式的竞争,它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

  在18个“国家队”中,中海油进入炼化业最晚。但是,晚不代表没有作为。中海壳牌一路走来,可谓风光无限,尤其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它“催化”了国内乙烯业的人才竞争态势。

  让乙烯业记忆犹新的是,2003年,抚顺石化乙烯岗位的20多名骨干技工集体跳槽,辽阳石化也陆续走了一大批乙烯人才。同样,茂名乙烯在过去几年中也有约100多名技术骨干相继离开。而这众多乙烯人才投奔的新东家就是中海壳牌—一个投资43亿美金、国内最大的合资项目。

  据业内人士分析,中海壳牌大规模引进人才的举动,与它的合资身份和实力背景有很大关系。中海壳牌主要投资方是英国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和中国海油,前者是“空降军”,在国内不具备人才优势,而后者则长期以来以上游油气开发为主,炼化人才奇缺。

  不过,人才竞争只是一个开端。为争夺市场,三大公司的各种竞争关系盘根错节。

  在珠三角地区,中海壳牌与茂名大乙烯,以及在建的福炼化一体化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同时,中海壳牌也逐步加大对长三角市场的辐射力度,这又与上海赛科、上海石化乙烯、扬子乙烯等项目加剧了竞争。

  不光如此,中国石油分羹南方市场也是迟早的事。早在几年前,中国石油有关人士就说过,独山子乙烯和兰州乙烯在巩固西部市场的基础上,亦不排除向东南和华南消费区进军的可能。这意味着,长三角、珠三角将成为三大公司的主战场。

  和南方一样,北方市场也面临巨大竞争。中国石油在东北布局的大庆乙烯和抚顺乙烯,除了供应东北市场以外,也将一路南下至环渤海地区,这将与中国石化天津乙烯、燕山石化乙烯形成正面交锋。

  除了国内的竞争外,三大公司将面临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尤其是具有低成本优势的中东乙烯。据了解,由于采用乙烷等价格低廉的原料,中东乙烯项目在成本上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大约每吨乙烯成本比国内乙烯低200美元。

  正因为有这样的优势,中东地区将成为全球重要石化产品出口中心。2008年,伊朗、科威特和沙特等国的不少重要乙烯项目将建成投产。更为严峻是,今后10年,中东乙烯生产能力将翻三番,至少达到2700万吨/年。其中,1700多万吨/年新建装置将在2008-2012年投产。届时,中国将成为他们出口的主要市场。

  自主创新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局面,国内乙烯项目如何才能出奇制胜?

  专家表示,首先必须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乙烯中长期规划》明确指出,“乙烯项目建设要符合产业布局和‘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园区化’的发展要求”,“新建乙烯项目原则上要依托现有大型炼油企业,实行炼油化工一体化”,“新建乙烯项目单线规模达到80万吨级以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