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中石油得失之间 成败两字简单概括不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01:48 第一财经日报 | |||||||||
在达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演习,给中国企业做了一个大广告,也让外国对中国崛起有一个认知”的目的后,中海油的主动退出实属明智 本报记者 许金晶 发自北京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PK,虽然结果不同,但评价这两起收购绝
从6月23日中海油斥资185亿美元现金向优尼科发出收购要约,到8月2日中海油宣布撤回要约,中海油的正式竞购只有40天的时间,然而应该看到,它的竞争对手雪佛龙早在4月份就发出收购要约,并在7月29日获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批准,中海油在收购时机上已经失去先机,而雪佛龙把这一商业事件政治化的策略也严重干扰了中海油竞购的进程,在美国40多名国会议员向布什总统递交公开信,以国家安全和能源安全名义,要求政府对中海油的并购计划进行严格审查之时,中海油的竞购实际上已经无法进行,在达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演习,给中国企业做了一个大广告,也让外国对中国崛起有一个认知”的目的后,中海油的主动退出实属明智。 相比之下,中石油对总部设在加拿大的哈萨克斯坦PK公司的成功收购,首先就在于与竞争对手印度国有能源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相比,它率先发出收购要约,并给出41.8亿美元的优厚收购价格,使印度国有能源公司主动退出;而得益于中哈两国石油企业的长期合作,以及哈萨克斯坦政府的支持,中石油在政治上并未遭受什么阻力,也使另外两家竞争对手的野心受到抑制;在哈萨克斯坦政府指出哈政府对于石油等战略资源的控制需要进一步加强之时,中石油也采取了灵活的策略,决定通过出售部分PK资产给哈萨克斯坦国有石油公司,并在PK股东大会即将召开前将这一消息公布,使得收购顺利得以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