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大企业忙扩能 小企业急关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 15:37 21世纪经济报道

  铜价高压:铜加工业借机洗牌

  本报记者 何 清 实习记者 杨 娟

  上海报道

  12月13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报收在4374美元,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报收在39400元。

  这个价格较一年前的26000元已有了50%的涨幅,较2003年的17000元则翻了一倍多。

  “现在由于铜价高企,原料已经占到企业运营成本的80%以上,同时高企的铜价还抑制了下游需求,我们已明显感到了经营压力。”电话那边,全国最大的铜加工企业——洛铜集团——市场部经理蔡敏政对记者说。

  “我们洛铜由于产品种类比较多,抗风险能力要强些,因此企业运营尚属正常,”蔡称,“但很多中小企业就扛不住了,在中小企业集中的电线电缆行业,关门歇业的现象已经开始蔓延开来。”

  生死时刻

  天元期货的一份名为《我国铜业运行现状分析》的报告显示,2002年由于电力用铜量猛增,我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2004年我国铜消费量达到320万吨,预计今年的铜消费量将达到370万吨,占全球铜总消费量的20%。

  在中国,电线电缆企业的铜消耗量占到了铜总消费量的69%。在巨大的需求刺激下,国内电线电缆企业近几年的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亦催生了很多中小企业。

  “这几年新起来的电线电缆企业可能超过了2000家,主要集中在

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东北环渤海地区,其中不少企业已经成长为当地的利税大户。” 胜华电缆集团董事长助理胡伟说。

  然而,在今年高铜价的强力冲击下,这个鼎盛一时的行业迅速陷入生死挣扎之中。

  来自中国电线电缆协会的消息称,目前国内电线电缆企业的设备利用率仅为40%左右,以生产低端电缆著称的河北沧州地区,设备利用率仅为10%-20%。

  在电线电缆行业,原料电解铜的采购成本大约占到整个企业运营成本的60%-90%。其一般运营模式为加工企业与下游客户签定合同并收取30%定金,然后再去采购原料电解铜或铜棒、铜管,待交货之后再回收剩余款项,整个周期大约一至两个月。而为了及时满足市场需求,电线电缆企业一般会保持一到两个月的原料或成品库存。

  “往年的定价模式是由下游客户负担原料成本,我们赚取加工费。今年受高铜价的影响,整个行业的运营模式都发生了变化。”一位电缆企业老总说,今年由于铜价高企,下游客户要求加工企业也负担一部分成本,这不仅大大压缩了铜加工企业的盈利空间,而且还极大的影响了铜加工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为了回避这些风险,现在多数加工企业都是按单定料,还有一些企业干脆关门歇业,另谋发展了。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由于技术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电线电缆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5%左右,承担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较弱。同时,这些企业普遍负债率较高,有的甚至负债率达到80%,企业运营严重依赖现金周转速度。

  由于电线电缆行业的开工率不足,处在铜产业链中游——铜板加工——的洛铜集团也受到严重影响。

  洛铜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铜板生产商,年产能达到10万吨以上。

  洛铜原来的盈利模式也是以赚取加工费为主,在铜价高企的背景下,不得不与客户共同分担成本压力,每吨产品的利润减少了1000元-2000元不等。

  “由于我们规模很大,负担又重,所以十分重视规模效应,不敢降低设备利用率,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承担很大的利润损失。”蔡敏政说。

  借机洗牌

  在铜产业链中,铜精矿开采处于最上游,铜冶炼次之,铜板、铜管、铜棒生产又次之,电线电缆生产等处于产业链的最下端。

  按照一般思维推测,处于产业链最下游的电线电缆行业开工不足,将会导致国内整个铜加工产业的产能萎缩。

  然而现实状况却是以洛铜为首的大型铜加工企业不仅宁肯牺牲利润也要维持开工率,而且还在不断地扩大产能。

  蔡敏政明确对记者表示,洛铜集团马上就要上马一套10万吨的板带项目。

  这究竟是何道理呢?

  “在全球,铜的价格是由期货市场决定的,原料的价格基本上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收益分配。”一位跨国铜业公司经理解释,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中国铜精矿不足,因此加工企业在原料成本上没有太大的竞争差距。在国内对于铜产品的需求量仍在不断增大的前提下,谁相对垄断了铜冶炼及铜棒等产品的生产,谁就享有中国市场的铜收益分配权。目前中国的铜加工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如果大企业能够把握好时机,就可能一举成为行业龙头。

  天元期货的报告显示,自2000年以后,国内铜消费一直保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2004年中国铜加工材产量达到416.5万吨,当年全国铜的消费量达450万吨。

  但是洛铜、浙江海亮、河南金龙等处于铜产业链中游的龙头企业单厂产能仅在10万吨上下。

  显然,铜价的高企一方面引发了下游中小企业的生存危机,另一方面则为资本相对雄厚的大企业创造了洗牌的良机。

  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铜加工材产量超过5万吨以上的7家铜材生产企业当中,除江苏张铜集团产量同比增长在8.78%以外,其余的产量增长幅度均在23%以上,其中河南金龙、宁波金田等企业的产量同比增长超过了30%。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