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巍 来源:中国经营报
宁静的背后,往往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
至少在8月3日以前,戈和悦对公司收购加拿大太平洋航运公司CP Ships一事还毫不知情,虽然他已经是中海集团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
7月29日,CP在多伦多发布公告称,中海集团与法国达飞海运进入出售进程的最后一个回合。而此前,包括中远集团、东方海外以及地中海等航运公司都对CP提出过自己的报价。
“公司内部没有任何关于收购的消息”。当记者向多位中海内部人士询问此次收购时,得到的答复几乎一样。与前段时间备受关注最终流产的中海油、海尔海外并购案相比,中海集团似乎在刻意保持低调。
中海的对手是加拿大政客
“中海对CP的收购更为迫切。”法国达飞内部人士透露,在航线设置上,中海远东美洲航线中,只有一条南美航线。而达飞却拥有近十条航线。CP在南美洲航线上的优势正好是中海所看重的。
据了解,CP主要在四个主要区域提供服务,分别是跨大西洋区域、澳大利亚、拉丁美洲和亚洲。而其中南美洲的业务在全球数一数二。
“相对中海来说,达飞竞购CP更多的是出于扩张运力的考虑。”该人士表示,不过,竞购CP的同时,达飞还在收购法国一家名叫达贸的航运公司。相比CP公司,达贸与达飞同处一国,从并购后的整合来说,达贸更具有优势,因此达飞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于达贸之上。
如此看来,中海集团似乎胜算更高。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中海的真正对手并不是达飞,而是加拿大国内的政客们。”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已经不止一次死在外国的政策壁垒之上。不管是五矿竞购诺兰达还是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在竞购失败的种种原因中,都少不了外国舆论与政策阻挠的色彩。
“类似于能源物资,船队同样也关系着国家安全。爆发战争的时候,远洋船队就是战略物资。”大连海事大学港航所的李向文介绍,中海竞购CP能否成功,除了看中海自身的决心有多大,CP更倾向于哪方外,加拿大国内的舆论以及政府审批等方面的因素也需要考虑。
去年9月,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和加拿大诺兰达公司开始单独谈判。之后,加拿大国家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表示强烈反对,加拿大政府迫于舆论压力,重新审核有关的外国投资法。按照该法案,外资收购申请在2.37亿加元以上须由加拿大政府批准。
而据专业人士分析,CP的售价在13.5亿至17.1亿美元之间。由此看来,中海除了面对达飞的竞争之外,还需做好政府公关,以期拿到加拿大政府的批准。
打造核心竞争力
对于年仅八岁的中海集团来说,收购CP,无疑将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李向文介绍,“航运业是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竞争力比的就是规模。船公司航线的覆盖面越大,航线越密集,在市场中的份额就越多,竞争力就越强。”
根据最新的全球集装箱运输公司排名,中海集团以3.5%的份额居于全球第八位,而CP则以2.2%的份额位居十七。“想要实现快速成长,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收购其他集装箱公司。”李向文表示,由于去年航运业前所未有的景气,各大集装箱公司纷纷下单订造新船,全球造船能力已经十分紧张,靠造船来实现成长,过程将非常缓慢”。
不过,对于中海竞购CP,业内也有不同声音。“航运业即将面临拐点,在处于市场顶峰的时机并购,将付出更大的成本。”对此,李向文认为,“航运业是周期性很强的行业,目前看来,这次拐点只是小波行情,大的行情仍是景气市场。”
或许业内对市场的走势判断并不能左右中海扩张的步伐。善出奇招的中海集团总裁李克麟就在不同场合表示,“波峰与谷底都是机会”。
实际上,目前航运业已经迎来了兼并重组的高潮。申银万国一位航运业分析师表示,“出于对航运市场的预期,很多航运公司选择在市场顶峰时出售利润率并不高的航运业务,转而发展产业链条上更赚钱的业务。”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周期处在何种位置其实并不重要,国资委不久前就明确表示要做大做强企业主业、发展和培育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而交通部也提出“海运强国”的战略,在政策支持之下,中海集团拥有足够的筹码进行海外收购的扩张之路。
不过竞购之路并不平坦。即使最后顺利拿到CP,也同样面临许多挑战。“对于管理国外船公司,中国企业还没有任何经验,即使收购成功,整合起来会有很大的难度。”李向文表示,即使是马士基这样的公司,整合国外船公司也不是小事一桩。马士基当年对美国海陆公司的合并,由于众多员工离职,几乎变成一场恶梦。
“如果成功收购CP,中海在集装箱业务上将达到全球三四位。无疑将大幅提升其竞争力”李向文笑言,不过也得等到开花结果的时候才能高兴,之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只开花不结果的案例已经不算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