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建国 来源:中国经营报
随着汽车市场的降温,曾经“引无数资金竞折腰”的汽车大卖场,现在似乎沦落为烫手的山芋:投资建设者为招商而发愁;已进场的商家为生意萧条发愁;部分整车厂则要求其经销商撤离卖场……
作为一种销售终端的平台,汽车卖场这种模式是否已经落伍?
有人认为,发达国家目前的汽车销售终端主要为4S、3S店模式,而卖场主要以销售二手车为主。因此,以汽车卖场这种模式作为商品车的销售终端,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首先,4S店销售模式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即便是在欧洲,这种模式也仍然在受到质疑。一般说来,任何销售模式都是利弊互见而非十全十美的。销售模式的优劣好坏不仅取决于该模式的管理理念,还与当地的消费习惯、市场规模等多种因素有关。在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销售模式不一定适合中国;在国内大城市成功的销售模式也不一定适合中小城市。反之亦然。
其次,汽车卖场也有多种形式:有类似于多层室内停车场的“大厦式卖场”,也有大型的广场式卖场。从功能上看,大厦式卖场只具备展示与销售功能,不具备售后服务功能,因此略显不足。而广场式卖场一般都设有多个功能区:除了汇集了多个品牌销售门店的整车区之外,还有配件区、装饰服务区和维修保养区等等,服务功能比较完备。不仅如此,一些规模较大的广场式卖场,不仅各品牌的销售门店都颇具规模,而且部分品牌经销店完全属于规范的“4S店”。像后者这样的卖场,既具有“4S店”规范、全面的服务,又具有专业化市场聚集人气的功能。这样的汽车卖场,即便现在陷入困境,其前景仍然值得乐观。
第三,一种销售模式能否成功,当地的市场规模密切相关。对大都市而言,因为市场规模较大,可以建设由多品牌的4S店组成的大卖场。但中小城市销量有限,多数品牌都难以在短时期内达到4S店的经济规模。在这种情况下,规模较小、功能单一的汽车卖场,可能是最适当的汽车销售平台。
虽然对汽车卖场不应一概否定,但陷入困境的汽车卖场们也不能听天由命、放任自流。冷静地对当地汽车市场的总体规模、汽车卖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等环境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并对自己卖场的优劣做出客观的评价和科学的测算,在此基础上,再对卖场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理性的决策,这是卖场的投资者们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有些资本在开始投资建设汽车卖场时,就做好了多种准备。甚至有投资者上卖场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套取土地。对他们而言,将卖场转做他用早在计划之中,并无问题。
严谨的投资者在建设前都会认真进行调研、测算和规划设计,他们的卖场无论是所处的地段位置、建设规模,还是功能设计、服务内容等等,都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对他们而言,目前的困境只是由于卖场泛滥引发的暂时的混乱造成的,只要坚持下去并进一步做好服务,就一定可以“守得云开见太阳”。至于那些想当然、随大流、抱着投机心理搏一把的投资商,如果并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最好还是趁早来个“壮士断腕”,以免越陷越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