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 > 正文
 

中海油收购案:出高价者能否得天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5日 09:38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宋海蛟

  近日中海油拟跨国并购优尼科一事,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海油近180亿美元的全现金收购方案,高出先出价的雪佛龙石油公司近15亿美元,使得这起跨国并购案的前景顿显扑朔迷离。这段情节仿佛是《赌神》一片中周润发最后时刻亮出底牌的场面,然而中海油能否像赌神那样一击致命,结果还不得而知。

  优尼科是美国前十大石油商,由于其70%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位于亚洲以及里海地区,所以美国石油圈称他更像一个“亚洲公司”。这种类型公司的并购战通常是由“出价”来决定胜出者,但是优尼科花落谁家,决不会是“出价高者得天下”,掣肘的因素还有很多。

  据悉,中海油方案一出,加州共和党人理查德和邓肯就向布什总统表示了异议;本周四,美国财长斯诺也表示,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布什政府会审慎对待优尼科并购一事;另外,美能源部长波德曼还强调,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也要介入此事。

  美国上述反应并不出乎意料。如果双方达成此项收购,这将是中国收购史上最大手笔,中海油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将提高一倍,储量增加80%,将超过中石化,成为我国仅次于中石油的第二大石油公司。

  美国政府对外资控制权给予严格限制的作法由来已久,行业涉及到航空、传媒以及军事,日本、巴西等国家的并购意向,也因种种理由被无情扼杀。年初,联想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的一波三折,就可窥其一斑。所以,美国政府的干预是中海油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但是,中海油并不像中石油和中石化,后二者在委内瑞拉、苏丹和伊朗等地的并购与美国在能源和战略政策上产生了分歧,这可能是中海油在获得美国政府支持方面的有利之处。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钱”是此次中海油收购上的一大筹码,但“钱”也正是优尼科股东的隐忧。尽管中海油的CEO傅成玉的决心很大,曾表示:“我们开价是比雪佛龙要高,但就拟收购的石油天然气资产而言,肯定是‘超值的’”。然而,美国国家承认的企业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对并购一事的反应一致,将中海油有限公司、财务公司和总公司均列入了债信观察负面展望名单。另一大评级机构Fitch的表态,道出了标准普尔和穆迪上述做法的原委:“这项交易将使中海油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仅银行利息一项的支出就将达到10亿美元”。

  中海油债券的机构持有者,中国保险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士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表示担心此项收购对中海油资产负债表和对债券持有人收益的影响。还有分析人士表示担心油价对中海油未来经营的负面影响。

  另外,在公司规模和经营状况方面,雪佛龙2004年总收入高达1480亿美元,是中海油销售收入的33倍以上,双方的差距较为明显,这也是中海油竞争中的劣势。

  可见,这起可能改写历史、改变中国乃至亚洲石油格局的跨国并购案,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只有等到二三个月之后才能见分晓。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大幅提高,中国能源企业今后跨国收购的大趋势将不会改变。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海油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