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收购案仍未明朗 企业国际化如火如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 10:44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据6月22日来自纽约方面的消息,对于近期市场上关于海尔欲收购美国电器名牌企业美泰克(Maytag)的种种传言,本周早些时候,海尔似乎终于以实际行动作出应对。 消息称,海尔已联手两家美国知名私募基金———贝恩资本(BainCapital)和黑石集团(BlackstoneGroup),向美泰克公司抛出价值12.8亿美元的诱人报价。这一消息迅速引起市场反应。本周二,美泰克公司的股票应声大涨百分之五以上。
美泰克公司成立于1893年,为全美第四大家电巨头,旗下囊括了Maytag、Jenn-Air、Amana、MagicChef、Admiral和Dynasty等小家电品牌。该公司一度拥有骄人的销售业绩,并曾于上世纪90年代成功进入中国市场联姻荣事达。然而,自2001年第四季度开始,美泰克便为亏损的阴霾所笼罩,并且一发不可收拾。2002年2月,美泰克宣布全面撤出荣事达,此项投资以失败告终。2004年,美泰克的销售额仅为47.2亿美元,净亏损900万美元,其中第四季度净亏损为1410万美元。其股票价格也从去年的近30美元跌落到今年5月的11美元。 美泰克董事会上个月宣布,董事会已同意作价11.3亿美元将公司出售给总部设在纽约的基金公司利普物德和另外3家投资公司。除了上述收购价外,收购方还将承担美泰克9.75亿美元的债务。而根据协议,30天内,美泰克仍然可以待价而沽。显然,若想将美泰克收入囊中,后来者将付出超过21亿美元的代价。 据悉,目前尚无其它提交收购请求的竞购企业加入。海尔和贝恩资本以及黑石集团的出价为每股16美元,而竞争对手利普物德的收购价为每股14美元。由于双方都是以现金收购,美泰克董事会有义务卖给价高的一方。但是,“半路杀出程咬金”的情形会否出现,谁也不敢断言。况且,已有消息灵通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韩国三星集团似乎也有插手此次收购的意图。 不过,当记者打电话到海尔相关部门进行确认时,得到的答复却仍然是一如既往地“没有进一步的消息可以透露。” 事实上,海尔的此次收购并非惊人之举,前有联想买进IBM个人电脑业务、TCL集团吞下阿尔卡特(Alcatel)和汤姆森(Thomson)的先例,后有中海油拟斥巨资并购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Unocal)的风波,进军国际市场、到国际市场进行并购似乎已成为一种潮流,一种趋势。 分析人士认为,收购美泰克能够帮助海尔进一步拓宽市场。海尔在国内颇具知名度,并逐步向国外扩张。通过收购美泰克扩大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欲在美国为消费者广泛接受,花钱买下当地民众熟知的品牌,比耗时耗力进行自主品牌的推广要有效和容易得多。 但也有消息人士对记者表示,海尔此次重点不在“借名”。海尔在美国的小家电市场已经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不需要以如此高的成本来买一个牌子。事实上,海尔有能力发展自己的品牌。何况美泰克之于海尔的重要性,绝不同于IBM之于联想。海尔此次看中的更多是美泰克成熟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 当然,对于海尔此次的“应时而动”,亦有人持有微词。有业内人士指出,美泰克在中国市场的失败经历令人反思,海尔花费巨额资金收购一个已陷入亏损的海外品牌并不明智。有人提醒,作为先例的TCL的困难尚未过去,其形势不容乐观。 国际化道路确实并不好走。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曾指出,国际化并购中,借助有国际收购运作经验的咨询机构来制定详尽科学的收购方案是必要的,TCL收购阿尔卡特遇到的困难就与没有请咨询机构帮助设计方案有关。 然而,国际化亦是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必经之路。海尔CEO张瑞敏曾对媒体表示:“不是想不想放弃的问题,而是无法放弃,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知此次海尔的“走出去”之举能在多大程度上为这句话作出注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