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要闻 > 正文
 

国开行浮息债中标利差低预期 机构认购态度迥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08:28 中国证券报

  记者 王栋琳 北京报道

  本月最后一期债券——国开行24期浮息金融债昨日完成招标,最终票面利率为2.81%,浮动利差为56个基点,比此前市场预期略低。从认购额分布情况看,大行和中小银行的参与热情差异明显。

  意外低于预期

  在债券发行相对较少的11月里,国开行浮息债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尽管今年以来一级市场无论国债还是金融债几乎场场火爆,发行收益率低于预期已成惯例,但是自从央行行长警告利率风险后,市场认购热情已有明显收敛。而且,最近货币市场利率上升势头很猛,1年央票利率已升至1.8%左右。近日的13期国债发行招标中,四大行更是隐退到幕后,为今年一级市场前所未有。

  二级市场上,各品种和期限收益率也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中期债调整力度最大。5年期国债从最低点的2.15%上涨至2.79%的水平,上涨64个基点。短期债则在央票利率跳跃式上涨的带动下迅速补涨。3个月央票收益率已从最低点的1.17%升至1.61%的水平,上涨44个基点。长期债受保险机构需求的支撑,收益率涨幅相对较小,但也达到20-25个基点。

  综合一二级市场情况看,本期债的利差应该比较大。招标前,各机构对本期债的收益率预测几乎都看高,最多预测有80-90个基点的利差,少的也在60个基点以上。然而最后的招标结果令人意外,全场加权平均利差仅为56个基点。比起前期发行的05国开21中标利差37个基点,仅高出19个基点;而当时是10月19日,市场利率正处于最低点。

  中小银行纷纷落马

  从本期债券承销团成员的认购情况看,除四大行及杭州、淄博、洛阳三家商行外,其余所有

商业银行中标额均“清一色”为0。本期债超额认购倍数2.64,并不是今年最低的水平。因此,大部分商业银行“交白卷”的首要原因是投标过高。临近年关,各银行都准备应付未来一两个月里资金需求的集中增长,因此可用于投资债券的资金不如以前充裕。尤其是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银行,普遍感到最近“手头有点紧”。一位参与投标的交易员表示,没想到中标利差这么低。大部分机构的投标利差可能在70多点,与最后结果有10多个点的偏差。看来,四大行对资金的垄断优势再次左右了招标结果。从最后的认购结果看,四大行包揽了50%的发行量。对于资金相对宽松的四大行来说,一年期定期存款为基准的浮息债票面利率高于同期资金成本,四大行至少可以锁定成本,获得账面盈利。另外还可以将其作为一年投资品种,因而四大行的认购热情比较高。

  另外,有业内人士透露,大部分中小机构认为本期债投资价值不大。以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基础利率受到市场的质疑。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浮息债很难规避利率波动风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浮息债。目前的1年定期存款调整幅度滞后性较大,不如以7天回购利率等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的浮息债灵活。而且,目前通胀率较低,

汇率改革未果,再加上政府刺激消费的决心,市场对于升息的预期普遍较低。本期债期限10年较长,利率风险加大,因而不被看好。

  市场人士表示,此次投标“落马”并不可惜。从债市此轮调整开始,金融债的成交一直不活跃。相比之下,还是国债的吸引力比较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