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国储铜价之争 > 正文
 

铜价大战已到白热化阶段 外资基金开始讲故事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08:29 中国证券报

  记者 李中秋

  在铜价大战显然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时刻,外资基金已经深入到中国来讲述“中国因素”的故事了。

  日前,某知名机构效仿国储高调释放铜库存的做法,在上海分别召集几大媒体,安
排“单独采访”。内容是由其著名金属分析师分析短期内铜价走势,并高调地抛出了4500美元的观点。而且,伴随着此次“采访”的进行,有境外投行纷纷走访国内部分知名期货公司,一家机构甚至抛出了8000美元的观点!

  基金的示爱让各路媒体受宠若惊,但业内人士由此生疑。有分析人士指出,希望传达市场信息,根本用不着通过媒体大张旗鼓宣传。更何况,在此之前的第二届中国铜会议上,其上述观点已经在公开场合发表过。境外机构为何在当前微妙时刻作出此类动作?难道基金害怕了?巴克莱资本的一份报告似乎道出了其中玄机。

  该机构日前“警告”,考虑到LME和上海价格之间仍然存在巨大价差,现在有证据显示,有中国投资者再次做空伦铜,做多沪铜,这是一项危险的举动。证据从何而来?有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境外机构披着合法外衣,在国内成立所谓的“国际贸易公司”,大肆吸引境内投资者通过旗下国际贸易公司进行反套利操作。

  一家位于上海徐汇区某大楼国际贸易公司的网站上,以鲜艳的红色字体显示这么一段话:我们原班人马,不仅个个中英双语,既紧跟世界大市又了解中国国情,而且常驻中国市场中心,把铜、铝、锌、铅等有色金属原料实货和LME期货期权买卖交易,与出口预付款、进料加工出口、仓单提单等贸易融资结合起来,提供配套服务。知情人士估算,国内投资者通过该公司进行反套交易量的份额,可能占全国市场的20%-30%。以国际贸易的名义,一些投资者甚至直接可以人民币交易。“掌握如此信息,他们对中国头寸的‘底牌’一清二楚,某资深市场人士说,“这个“底牌”只要喝一小时咖啡就可以在LME的核心圈内传开了。”

  “期货交易是一个零和游戏,知道有多少对手盘,用加减乘除就可以算出逼仓成本。只要用很拙劣分析方法,就可以准确判断价格了”,一位交易员这样评价。知道“底牌”之后,基金就可以编各种各样的故事了,“中国因素”,“中国需求”屡屡被提上这些机构的研究报告中。

  事实上,基金编故事的手法酷似

股票市场的庄家。庄家底部吸筹结束后,在拉升股价的过程中,“故事”的角色不可或缺。朝阳行业、未来业绩增长翻番、资产重组概念、纳米科技等都被纳入囊中。等到要出货时,所编的故事就会更加离谱,不明事理的散户往往接走最后一棒。当年四川长虹股价到达60元时,市场上就出现了“它将是证券市场首家100元以上股票”的评论。原油价格今年7、8月份冲上60美元的时候,高盛就抛出了105美元的观点。仅两三周时间,原油价格在众多热情投资者的买盘推动下,冲上70.90美元新高。而现在,不知不觉中原油价格已经阴跌了20%。

  再看看上海的

房地产,在今年初调控之前,上海房地产均价达到约1万元每平方米。当时的庄家—房地产开发商却抛出235观点(外环线2万、中环线3万、内环线5万),这让那些日夜排队,好不容易在市中心以2万元每平方米价格买入楼盘的投资者颇感幸运。开发商的理由是:需求强劲。的确,中国老百姓对房产的需求量巨大,房产市场的供需缺口远远超过了铜资源的缺口,但为什么价格下来了?股市、油市和房市都演绎过同样的故事,铜市难道不可以吗?

  而现在,基金也开始讲述类似的故事,其理由是中国需求强劲。业内人士分析,基金编故事居心叵测,他们很可能因为仓位过于集中,希望在国储抛铜事件平息之前出货,让疯狂的投资者接最后一棒。“株冶事件”、“住友事件”和“

中航油事件”的经验证明,尾随其后的都是一轮暴跌。而现在,不少投资者已经开始在寻找机会做空铜了。由于国储抛铜事件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基金的多单如何平安出货是一个大问题。此时能够找到合适的对手盘并接最后一棒是较为理想的方式,而中国资金往往容易被迷惑。

  业内专家提醒,目前的铜市分析较为紊乱。不管怎么样,投资者对市场的判断不能拘泥于“著名人士”的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对基金的“毒”招不得不防。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