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OBSERVER全球财经观察》2004 > 正文
 
分割4175亿美国巨额国防预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 19:23 《全球财经观察》

  2005财年美国国防预算4175亿美元中,有780亿美元用于军事采购,这意味着整个国防预算中将近1/5进入了美国的军工企业。如此大规模的武器系统采购,将给军工企业直接带来大量的工作机会。

  在临近美国2004年总统大选投票之际,布什签署这项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国防预算法案,正可谓恰逢其时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8月5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签署了2005财政年度美国国防预算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下一财政年度的国防预算总额为4175亿美元,占美国2005年政府全部财政预算的1/5强,预计将会达到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44%,几乎达到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国防预算的总和。

  就在7月30日,美国政府在年中预算回顾报告中说,美国的联邦财政预算赤字将在这个财政年度达到4450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此前,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曼昆就已发出警告:"布什政府2004年财政赤字预计将创新高,达到5210亿美元,这将不利于美国经济。"

  布什政府在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仍然拿出巨额款项用于军费开支,这是近些年军费一路攀升的必然结果。自1999年以来,美国军费开支走上强势增长的轨道,其增长率接近1980年代里根总统扩充军备时期的水平。而在1999年之前,为了适应冷战后的新的安全环境,美国军费曾经历了近十年的连续削减。

  军工企业的牢固经济地位

  毫无疑问,一国军费开支的根本目的乃在于确保本国的国家安全。换言之,国家进行国防预算应该是基于国家安全利益考虑。但是在美国,巨额的国防预算还被披上促进经济繁荣的外衣。军火生产商们认为自己是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创造就业机会的功臣。

  客观地说,美国的军工企业在历史上确实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乃至成为超级大国立下过汗马功劳。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军工企业是美国用来创造巨额财富的工具。一战之后,美国的军工企业迎头赶上,使得美国的战略工业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二战期间,美国军工企业作为世界武器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为美国赚够了黄金外汇储备。不仅如此,战时的美国军事技术突飞猛进,进而大大促进了民用技术的提高,从而推动了整个美国工业的发展。

  企业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这正是美国军费节节攀升的根本原因所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1997年美国军费仍处于下降的年份,美国的军火出口占据了全球军火市场的51%份额。而在1999年到2002年美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的年份,美国出口武器所占全球武器市场的份额却低于这一比例,并且逐年下降。原因在于,美国军火公司从美国国防部获得的订单相应增加,它们开足马力为本国生产武器,因而顾不上国际市场。到2003年,美国在世界军火市场所占份额首次被欧盟15个成员国超过。由此可见,美国军火公司对美国外贸的贡献正好与美国国防预算成反比。而按照美国五角大楼的统计,去年美国对外军售总额为130亿美元,仅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2%。

  但美国军工企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不可低估。1990年代军工企业的合并潮造就了武器制造"三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和雷声--现在仅这3家公司每年从美国国防部获得的订单就超过了300亿美元,占美国国防部所有武器支出的25%强。合并使得军工企业影响美国政府决策的权重进一步增大,因为当政府需要采购一个大型武器系统时,可供选择的就几家为数不多的大公司。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例,它是由洛克希德和马丁.马瑞塔、劳洛尔防务、通用动力战斗机生产部以及数十家其他军事企业合并组建成的资产超过350亿美元的庞然大物。

  2005财年的国防预算的4175亿美元中,就有780亿美元用于军事采购,这就意味着整个国防预算中将近1/5进入了美国的军工企业。在2001年美国公司100强排名中,军工企业占据了4个名额。而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在最新的财富500强中排名分别位列第21、48与55位。雷声公司与通用动力也在100名前后。同其他大公司相比较而言,军工企业的优势是能解决更多的就业,2000年以来,这一行业的就业人数已接近250万人。这一次的近800亿美元武器系统采购,将给军工企业直接带来大量的工作机会。

  军工复合体的影响力

  军工企业在二战结束后,充分利用冷战的形势来求得自身的发展,以保证美国在和平时期仍然维持高水平的防务支出。它们的战略就是让美国公众确信来自共产主义世界的威胁。政客们建议将需要大量美元的"防务"项目纳入国会拨款讨论,想通过国会拨款来主导这些项目。作为回报,为这些项目投票的国会议员从军工企业那里得到再次参加政治选举的资金。在这一过程中,军工企业还与行政部门中的军事机构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此时,美国的军工企业本质已经发生了蜕变,它已经成为美国军工复合体这一独特的政治经济现象的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最早意识到这一问题严重性的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1961年1月17日的《告别演说》中,艾森豪威尔指出:"强大的军事组织和巨大的军火工业的联姻是美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现象,在每一个城市、每个州的议事机构、联邦政府的每个办公室都能感受到它的总体影响--经济方面的、政治方面的甚至是精神方面的。我们认识到这种发展是不可避免的需求。然而,我们不可不去理解它的重大影响……在政府各部门,我们必须防备军工复合体获得无法证明是正当的影响力,不论它是否去寻求这样一种影响力。"

  从本质上来讲,军工复合体代表了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行政机构中的军事机构(国防部)与私营部门的军工企业的联合体;同时,军工复合体是一种特殊的利益集团,"从我们的政府寻求特别的关注--在这里寻求合同,又在那里寻求税收利益,试图改变政府条例去使他们更加有利可图"。这是美国一位研究军工复合体的历史学家科伊斯丁内的评介。

  从二战结束到1980年代末,冷战为美国提供了参与大规模军备竞赛的基础。这段时期内,巨额的现金持续不断地从美国国防部流出,使得美国最大的工业公司从中受益。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一个由巨大的游说集团和各种媒体资源构成的网络被创造出来,以提高美国公众对于所谓共产主义威胁的认识。这种状况在1980年代里根执政时发展到顶峰。里根政府的对苏"遏制战略"推动军费快速增长,从1979年的2374亿美元飙升到1987年的3711亿美元。在这一过程中,军工复合体的声势日隆,其影响也越来越大。

  冷战的结束对军工复合体是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它们的发展曾经因此一度停滞。在克林顿政府初期,国防部副部长佩里就直接坦率地告诉军火工业的巨头们,国防部不能再订购如此多的船舶、飞机和坦克,去满足里根政府时期被军备扩张扶持起来的众多的武器承包商。以此为开端,军工企业开始了合并浪潮。在对自身进行重组的同时,军工复合体也在等待机会,它们需要一个过程寻找到新的威胁。

  政府与军工:利益互动

  美国的选举制度为利益团体影响政治留下了空间。军工企业也有自己专门的游说团体。

  1996年后,军火游说团的游说力度进一步加大,随之而来的则是1999年后美国国防预算的逐年递增,以及国防部军事采购数额的不断升高。2005财年的国防预算中,就有780亿美元用于军事采购,比2004年增加了7.2%。研究美国防务开支的美国知名学者威廉.哈同也始终坚持认为,美国军费的激增毋宁说是出于保卫美国安全利益的需要,倒不如说是为了满足军火巨头们的利益需求。此可谓一语中的。

  军工企业的发展壮大与对外战争密不可分。在1996年底,美国军工企业合并浪潮结束后,它们也找到了用来证明高额防务预算正当性的新威胁,即针对像伊拉克和朝鲜这些"无赖国家",美国需要装备起来以能同时应付两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对于军工企业的再次壮大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战争带来了巨额的军事订单,这使得美国的军火工业在美国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一枝独秀,生产导弹的雷声公司股价上涨了25%,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股价上涨了29%。更重要的是,战争还为军工企业的新式武器提供了"试验场",同时又为美国新式武器做了最好的广告,这有利于它们开拓国外市场。研究军火贸易的专家认为,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军火出口的潜力不容忽视。五角大楼的订单一旦减少,美国的军火巨头将重新扑向国际市场。

  布什政府此次增加国防预算,已是布什在总统任期上三年多的时间里第四次增加国防预算了。这和布什的党派背景以及家族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历年的政治捐款可以看出,军火公司对共和党的支持力度明显比对民主党的支持力度来得大。靠共和党右翼支持上台的布什,和当年的里根一样,特别关照军工企业界。研究布什家族的美国学者菲利普斯认为,美国没有哪个家族能像布什家族一样同美国这100年来的军工企业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布什能有今天,与军工企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同时,伊拉克战争前后,军工巨头们进一步密切了同政府中鹰派势力的关系。在布什政府中,最终为重大战略问题拍板的,是被外界及媒体称之为"三驾马车"的美国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副部长沃尔福威茨。主管外交事务的鲍威尔国务卿反而基本被晾在一边。军工复合体因此更加名副其实。因此,军工企业对政府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增强了。

  在临近2004年总统大选投票之际,布什签署这项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国防预算法案,可谓恰逢其时。这个法案影响到军工企业,也影响到劳工组织。新一轮政治游戏即将开始。布什在三年多任职期间在为军工企业谋利益方面可谓不遗余力,这不仅体现在逐年增多的国防预算上,还体现在他"力排众议"发动伊拉克战争上。布什正在期待着军火商们给他的回报。就这方面而言,布什要领先于其竞争对手。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美国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