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美元政治捐款:约翰·克里为谁代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6日 13:34 《全球财经观察》 | ||||||||||
由于超过百万的捐款者参与,今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所用资金,在选举史上第一次超过了10亿美元。其中,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布什和克里收到的捐款总额,前后已超过4亿美元,是2000年总统大选数字的2倍。而据英国《卫报》报道,克里的竞选资金已超过美国历史上挑战现任总统的任何一个候选人,创造了美国反对党筹资的最高纪录。大量数目不等的政治捐款通过网络或者邮件源源不断输送给这两位候选人。超大规模的政治捐款表明,美国人的利益正出现前所未有的分歧
2004年的总统选举,与2000年相比,与以往任何一届总统选举相比,显著不同在于小额捐款人的参与。这种参与是大规模的,足以改变政治捐款的格局。一方面,这次总统选举是“9.11”之后第一次,安全问题使选民政治热情高涨;另一方面,则与麦凯恩.法因戈尔德法案有关。事实上,这也是第一次在总统选举中操作该法案。 作为一项政治捐款法案,麦凯恩-法因戈尔德法案通过于2002年。主要内容为,禁止对全国性政党提供“软钱”。所谓“软钱”,指的是工商企业、社会团体、专业组织等利益集团向政党提供的政治捐款,没有数额限制。同时,该法律将“硬钱”——个人向国会议员或总统候选人的直接捐款数额限制,从原来的1000美元提高到2000美元。联邦选举委员会严密监督并公开记录每一笔捐款。 按此法律,组织性的政治捐款转向了个人,以往大企业、大财团在筹款中担当的主角地位也向个人转移。而各种政治行动委员会在选举经费募集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个人的力量日益显现。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向布什和克里捐款的人数与在2000年向布什和戈尔捐款的人数相比,已多出了70万。一般的看法认为,真正在资金方面支撑两党竞选的,并不是小额捐款,而是亿万富翁和大利益集团。麦凯恩.法因戈尔德法案之后,这种看法需要修正了。在对民主党的捐款进行描述时尤其如此。 克里把筹款注意力集中在了小额捐款人上。 面向小额捐款人的筹款活动,除电视、巡回的午餐集会外,还通过互联网进行。另一民主党候选人迪恩在党内输给了克里,而其团队采用的互联网选战攻略却影响深远,其他阵营纷纷效仿。通过网络筹款也成为本次竞选中民主党最有效的方法。 依靠这些零星的捐款,克里在2004年前3个月总共筹到了4000万美元。民主党的战略家安尼塔.邓恩当时认为,克里的筹款将突破1.2亿美元。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克里筹得的已近2亿。其中,6500万来自互连网上的小额捐款,同时还通过打电话和寄信的方式,筹集了4400万。 对此,克里竞选总部主管玛丽.卡希尔坦言,小额捐款人力量很大,对民主党与布什展开金钱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7月份,克里已经连续4个月每月筹得3000万美元以上,其中6月份筹得3400万,仅仅在6月30日一天,就从互联网上筹集了300万美元,创造了网上一天筹款最高纪录。 这与去年12月最艰难的时候,他被迫抵押自己的住宅,贷款600多万美元的“财政危机”形成了鲜明对比。 英国《卫报》7月4日报道说,克里的竞选资金已超过美国历史上挑战现任总统的任何一个候选人,创造了美国反对党筹资的最高纪录。克里的高级顾问吉姆.约翰逊说:“我们现在用不着老是急着问‘下一顿饭我们的钱从哪里来’这种问题了,现在的资金比我们预期的要多出2倍、3倍、4倍。” 克里的班子已成为民主党历史上筹钱效能最高的竞选机器。 看得见的手:利益集团 因麦凯恩-法因戈尔德法案的作用,布什与克里的捐款账面上,个人的小额捐款占到了绝大部分。这一方面反映出选民参与政治的高涨,另一方面,利益集团仍在幕后通过各种方式发挥影响。小额捐款人力量崛起之外,利益集团千金一掷的传统作用不可动摇。 看起来,麦凯恩-法因戈尔德法案是一项对共和党无害而对民主党较有利的法案。 共和党代表大企业集团,代表上流社会的利益。这个阶层对权力密切关注,并保持影响。历次总统竞选,共和党候选人筹得的资金一般远高过民主党。具体到被民主党指为“特殊利益集团的代表”的布什身上,他的竞选资金来源,也清楚地反映出其政治根基。 华尔街、银行和保险系统为布什捐款已高达1500万美元。布什有188位被称为“突击手”的最高捐款人,每人捐款都在20万美元以上,另有270名“先锋”,每人捐款都超过10万美元。麦凯恩-法因戈尔德法案对公司、财团等出于政治因素的捐助作出了限制。对此,后者的对策是,通过大量聚集个人的小额捐款来堆积布什的竞选资金。 吉姆.克里克,亚利桑那州的一名汽车销售商,预计已从该州共和党支持者那里筹到200万美元的资金。同时,克里克仍在积极地通过其本人的社交网,动员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其实这就跟卖车一样,你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团队。”克里克这样形容自己的筹款行动。 吉姆.克里克的想法和作为,并不是一个孤例。 通过这些汽车商,可知麦凯恩-法因戈尔德法案没有使共和党总的财富增加或减少,只是使其不能随心所欲,使其捐款的方式不得不做出相应调整。财富化整为零,公司、财团的资金不再是直接地,而是通过动员和组织,先交到大量个人手里,再以个人捐款的形式汇集起来。 所以从账面上看,布什募集到的资金,98%来自于个人捐款,数额在2亿以上。而究其来源,却并没有实质的变化。 克里的资金基础弱于布什,但其来源则比布什有潜力。 工会组织是克里的基本力量和资金来源。 美国劳工联盟及产业工会联合会(AFL-CIO)有1400万会员。这不仅是民主党的票仓,也意味着众多的小额捐款。2000年大选中,劳联-产联投入了4100万美元,动员成员及其家庭支持民主党,投票的选民中有26%来自工会。 为支持克里,工会投入的资金增长到了4400万。这还不包括工会成员个人的捐款。今年,AFL-CIO致力于说服那些摇摆不定的选民坚定支持民主党的立场。在全国选民中,民主、共和两党各有45%的坚定支持者,剩下10%就是双方要争取的中间选民。 布什政府在税务、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政策均倾向于富人和大公司、大财团,加上政府财政赤字大幅增加,一些行业不景气和失业增多,使以中下层及穷人为多数的民主党选民对布什政府“从反感到了仇恨”的地步。 民主党的选民人数多而庞杂。其中多数对政治的参与度和影响力都很低。麦凯恩-法因戈尔德法案之后,选民们可以为党和总统候选人做出更大的贡献,2000美元也是可以承受得起。来自他们的个人捐献,成为克里竞选经费的增长点。在其近2亿资金中,个人捐款占到92%。账面上的比例虽不如布什,而财富的增长却是货真价实。 华盛顿的律师事务所也为克里所倚重。各类法律公司愿意向克里提供更多资金。其中,克里兄弟任职的代表电信业的律师事务所,仅一家就提供了7.2万美元,同时给布什象征性地捐出8000美元。前美国诉讼律师协会主席、密尔沃基律师罗伯特.哈布什也宣布为克里筹款。纽约律师梅尔文.魏斯一直强调在民主党确定候选人之前应袖手旁观,甚至联合其他民主党人一起抵制初选时捐款。但目前候选人已定,魏斯打算为克里争取1000到2000名捐助者。他说,克里能够在纽约筹得100万美元甚至更多。律师及各类法律公司捐给克里的资金近1400万美元,同时向布什的捐款只有1000万。在克里收到的各行业捐款里,这是最大的一笔。 好莱坞明星、女权主义者、福克斯除外的媒体财团等,多是自由思潮倾向,自然支持克里。时代华纳在克里的捐款行列中名列第五。 民主党一般不受军工、能源集团的欢迎,合乎逻辑的是,他们得到了环保组织、高科技企业以及高校的支持。迪恩的前五位捐款者中,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排第一和第四位。微软和IBM公司排第三和第五。迪恩失败以后,这些支持者一起转向了克里。民主党在预选中分散了的和没有出现的资源,在克里胜出后逐渐集结起来。 布什首先发动攻击,痛批克里与大公司、特殊利益集团的瓜葛。2月份,布什的竞选班子在网上公布了一段30秒的视频,攻击克里“不讲道德”,指责他在任参议员期间与利益集团有关。克里回应道,他比任何一名参议员从政治行动委员会中获得的资金都要少,没有院外集团能从他的胜利中获取回报。迪恩也为克里辩护,他说,“我认为布什具有攻击别人有特殊利益集团背景的嗜好。”克里在演讲中强硬地表示,“要突破那些强大利益集团在国家中的垄断,还要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不过,克里却又以善于从特殊利益集团筹款而著称,尤其是电信集团和金融服务部门。 由于布什政府采取了多种刺激工商业复苏和发展的措施,大量投资人因此涌向股市,这使克里在金融服务部门的领地受了损失。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华尔街投放到布什阵营的资金是克里的4倍。其中,今年以来,证券和投资业雇员总共向布什提供了520万美元,轻松成为共和党方面的第4大资金来源。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上述行业流入克里账户的资金只有110万美元。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是民主党方面的第二大赞助人。 回报是规则的一部分 在一定限度内,财富对权力的介入是合法的。同样的道理,权力要做出回报,也作为规则的一部分而不可避免。克里关于回报的这些承诺,必须是有信誉的,必须是能准确预测的,因为这关系到他的政治根基。 美国无党派的公职员廉洁研究所的发言人比尔.艾利森,在总结了该研究所的新著《2004年总统选举中的金钱交易:究竟是谁在资助布什和他的民主党竞争对手——他们期待什么回报》时,得出结论说,“不管来自哪个政治派别,政客都没什么差别。” 美国从立国之初就被认为是“参与者的国家”。美国政治制度承认利益集团参加政治运作的合法性,承认政治是在协调各式各样、互相干涉的参加者及其利益的过程中展开的,也承认权力与财富间可以互相实现。因此两党总统竞选者的捐款本身,不被看作是贿赂一类的违法行为。 同时,不管是对议员选举还是总统选举中的捐款行为,法律在承认的同时,长久以来也作出了一系列的限制。1995年,由国会通过并由克林顿总统签署了一项旨在改革国会游说制度的法案,试图对议员和代表利益集团的游说者加以制约。麦凯恩-法因戈尔德法案则是对总统选举过程中的制约。其原则,不是否定,而是控制它的程度,使立法与决策不至于只符合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而缺少广泛的代表性。 政治捐款在受法律限制的同时,也受法律的保护。既然如此,受惠于政治捐款而上台的总统,就有责任代表捐款者的利益,借助行政权力做出回报。这是合乎游戏规则的。2000年布什当选总统后,所做出的否定《京都议定书》、宣布部署NMD、通过新破产法等连串决策,被外界视为对那些在大选中鼎力支持他的能源、军工和金融业的报恩之举。 假如克里赢得竞选,作为民主党传统政策的延续,克里必会调整对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态度。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期间,克里发表了针对布什的环境控诉报告。在报告里他说道,“在布什总统的领导下,我们美国的经济、公众健康与安全,都发生了破坏性的恶化”。为此,他提出了经济和环境双赢的前景,即开发代用能源,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提供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开发代用能源的计划,不仅是对环保者的交代,也是兑现对高科技企业的承诺。另外,他将减少石油对中东的依赖,减少美国在那里的冲突,以此换来一个安全的环境。内政、外交在这里连在了一起。 果真如此的话,美国能源集团对克里将至少怀恨4年。 劳联—产联主席约翰.斯威尼说,“人们对布什政府不能创造就业机会已经受够了,民众要求进行变革,我们计划促进这种变革。”进行变革、创造就业机会是斯威尼的期望,也将是克里对工会的回报。在就业,以及税收、医疗保障方面,克里在竞选中一直处于攻势。他抨击布什政府对富人有利的减税政策使财政赤字猛增、中下层收入和福利下降,抨击布什政府的“外包”政策,布什把订单交给中国、印度生产,大企业的竞争力增强,而美国工人却失去了工作。他承诺,若当选总统,他将在第一个任期内把预算赤字额度削减一半。由此将创造1000万个就业机会,使民众负担得起高质量的卫生保健服务,并能改进教育体系。 因着他的这些倾向与承诺,共和党已经将克里描绘成一个偏离主流价值观、“主张重税的马州佬。”他们攻击他说,“克里是标准的马萨诸塞州自由派,代表民主党内左派的政策。” 7月26日,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在波士顿召开。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则预计于8月30日至9月2日在纽约召开。之后,进入最后的大选阶段。克里和布什在初选期间筹集到的资金就不能用于大选。但两人都可以接受7500万美元的完全政府资助。
《东方早报出品《OBSERVER全球财经观察》周刊问世! 从今天起,每周五,《东方早报》出品《OBSERVER全球财经观察》与读者见面。 75年前,亨利卢斯“观察”到他所认为的本质:“基本上,商业就是我们的文化,因为它就是我们时代的特征。”他创办了《财富》,他知道自己将成为一个新生阶层的辩护士。 75年里,企业家,那些曾被视为惟利是图的人,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以类似于“伟大”这样的形容词来界定,他们身后的企业作为可以左右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得到尊重。 对于中国来说,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不过20年,商业文明还仅仅是开始。虽然我们诞生了一些令人尊敬的公司,但是真正的商业大时代显然属于未来。 今天,与中国选择商业文明一道,《东方早报》出品《OBSERVER全球财经观察》,记录这样一个大时代,记录那些伟大的商业事件背后的财富流变,以及影响财富走向的人的事业和生活。 《OBSERVER全球财经观察》借助于《东方早报》财经类综合性日报的平台与优势,更强化观察者的角色,强化国际视野。 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城市,并着力建设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以期在全球化的资本市场中做一个领导者,我们相信全球化的中国上海代表一种进步方向,这也是《OBSERVER全球财经观察》创刊的机遇——一本与上海气质相匹配的财经类周刊,以上海为辐射中心,全球化视角的操作方案。我们与美国“Project Syndicate”机构合作,每期刊发国外著名经济学者版权文章,約瑟夫·斯蒂格里茨等诺贝尔奖获得者成为我们的作者。 (主编:伊险峰)
《全球财经观察》媒体说明 《全球财经观察》是一本关注财富流变的新闻周刊。它关注大事件、大公司、大人物,以及政府的宏观政策。它关注大事件中的财富暗流,关注大的财富事件。换言之,就是重大财富事件解读,财富视角解读重大事件。 我们的立场:对财富友好的态度,如果我们的批评稿是指出他们的问题,是诤友。我们的观点应该很鲜明,支持财富,但保证客观,制度上的支持,法律上的支持。我们对合法财富的拥有者保持一种具亲和力的关系。 读者:是给财富拥有者看的,主要针对CEO和职业经理人阶层。它的目标读者是商业领袖。 何为商业领袖?一部分是企业家,一部分是企业,一部分是左右这些人和企业的力量。 结构:可谓国内目前体量最大,周期最短的财经专刊。主要栏目有“社评”“访谈”“中国”、“北美”、“欧洲”、“亚太”、“公司”“话题”等几个版块。从不同角度观察财富走向,剥茧抽丝厘清资本路线,通过重磅描述和独家解读,给读者讲述激动人心的创富故事。 另有独家买断的国际知名财经主笔的专栏文章,一个“市场专栏”,一个“国际专栏”用他睿智启发思考,借你慧眼看破迷局。最后是“品牌”、“品位”、“科技”、“城市”等内容。意在强调人生除物质追求外,还应有诗意化的精神世界。目标是财富与品位齐飞,睿智共气质一色,做一个幽雅的有钱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