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交学费 走新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 12:2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媒体主持:王玉德(本报商业版主任) 嘉宾主持:刘力(五合国际中国区总经理) 对话嘉宾:周良君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万达地产总经理
张效春(成都众信和诚董事长) 许朝辉(新华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级合伙人) 秦刚(今典集团企划总监) 陈智 深圳铜锣湾广场连锁集团董事长 王玉德:发展阶段或者说产业阶段和投资的环境,国外是比较规范,国内比较成熟的做法是怎么样?作为国内的先行者,张总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张效春:作为纯粹的商业行为来讲,主要是来自我们的设想,那么作为中国的购物中心,大型的商业集团,所有人对他的理解,包括开发者、投资者,都带有不熟悉的理念。这种东西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和国外不能同比,别人是走了资本经济的道路,提供了这样的市场洗礼。要真正地站得住,各方面是互补的。所谓的聚合,跟市场的阶段,以及市场应该付出什么,光靠一天两天讲不清楚,要靠市场慢慢培育的过程。 王府井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很大的商业地产,但现在有一栋楼已经经过了三次的调整,还是经营不好,我想这是一个多元化的问题,作为大型的商业地产,在前期规划中,必须考虑到一个问题,怎么样满足和体现消费时代的需要?刘总讲到规划提升物业价值,我觉得对地产非常重要,要不断在规划中考虑到人性化的需要,这和经营手段是同样重要的,这是我对商业街的理解。 刘力:在改革开放20年里,包括很多的开发商都是,一谈房地产90%是谈住宅房地产,在房地产里面住宅房地产是最简单的产品,可能因为简单易操作。商业地产回报会更高,但可能更复杂,也更难以进入。张先生讲的,以一个发展商的思路,转到做商业地产,十有八九初期都有问题,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在初期的店铺都不准备出售,随着后期以后实际上我们大概销售了5%-8%,到明年超过200万,卖的虽然是比较少,但实际上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整个链。以前是做住宅地产的,加入到商业地产中,十有八九有要交学费的,关键是我们要换一个脑筋。 王玉德:宏观调控以来,实际上调整最重的是商业模式,许总是做咨询的是不是对这方面比较了解? 许朝阳:按照上海一年的销售额来算,所谓的商业地产占20%,在全国是最高的。而国外像欧洲,这个比例接近50%;香港的前几大的地产商,他们的销售收入有40%来自于商业地产。而国内的房地产大部分,像老牌万科、金地,这些几乎是100%都做住宅,他们是纯住宅型的开发商。像大连万达房地产在国内是比较少的。从这个情况看,我觉得中国的房地产商业很有潜力,还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为什么宏观调控把这个(商业地产)作为重点来抓?中央考虑的是宏观的问题,而不是考虑开发商。宏观上是最主要是金融风险,国内的地产开发商资金量相对比较小,香港地产商他们的资金比较雄厚,他们有大的集团在支撑,香港的公司和欧美做商业地产的公司,他们可以接受持续和稳定的回报,国内的大部分的地产商是不能支持长回报的。中国其实做住宅也是一样,也是一样的举债,把一切的风险转移到银行。反过来说,香港大的地产商为什么把商业地产商投入到这么大,因为他们有长期与稳定的回报,他们靠业务的组合,有稳定的现金流,所以他们可以做这种选择。其实国内的大部分地产企业不是很好,因此做这种商业地产面临的风险相对大一些。 王玉德:目前国内的商业地产是在模仿西方的经验和操作模式,请教一下万达的老总,有没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地产之路? 周良君:关于21世纪的报道,对于万达早期有一个跟踪,事实是从另外的眼光看万达的经营和管理。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在全国15个大城市做了商业地产项目,估计在明年开业的将达到2万平方米,除了早期的项目,我们现在仍然是用两条腿走,今年也是。每年的销售额保持在50个亿,从商业来讲,我们在2000年设计这样的项目时候,早期的是房地产商人的思路,原以为对后期的事想得太多,但实际上这为我们后期的开发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从公司的组织结构方面,我们现在有一个专门的非常大的事业部,一切是服从于他,从他的人力资源来看,应该说用全部的配备来从事这件事。这就可以算是万达的商业地产之路。 秦刚:我们今典不是专门做商业地产的,但是我们的苹果社区22苑街,有一定的实验性质,因此引起了业内的关注。我的体会就是说我们形式其实很简单,把30多个商铺放在两条商街上。但一个商场有其独特的气质,不像商业模式、城市花园那样简单,必须在经营的手段中考虑人的需求,就是说研究客户的心理。要想提高我们商业地产的素质,主要从这方面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