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国企整体赢利创最高峰 部分亏损总额历史第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2日 23:09 中国经济周刊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整体赢利6447亿元,创历史赢利第一高峰;而部分国企亏损总额却为1026亿,达历史亏损第二高峰。3月25日,国内某报据此发表《国企亏损达历史第二个高峰》一文,因片面强调亏损额而忽视整体赢利额,遭到了报道失真的责问。而数据背后导致国企亏损事实的原因却更应值得人关注。

  ★《中国经济周刊》见习记者 陈亭桦/北京报道

    国统局、国资委纠正媒体误读统计数据

  媒体偏报亏损吸引眼球  国统局遭询问紧急辟谣

  3月28日,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重要公告”栏里,醒目登出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两点说明” (下称“说明”)称,“近来,媒体根据某报《国企亏损达到历史第二高峰》的失实报道编发了大量文章,称‘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我国国有企业亏损额达到1026亿元’。这种说法与事实严重不符。”

  该说明解释说:2005年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基本情况是:“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1026亿元,同比增长56.7%”。这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47亿元”是扣除了亏损企业的亏损额、盈亏相抵后的利润。该报误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当作“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额”,致使一些人误以为是国有工业企业整体亏损1026亿元。

  国企赢利创历史高峰

  亏损亦属事实

  3月28日下午,国家统计局新闻处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电话采访时表示:2005年应该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整体赢利达历史第一个高锋。

  “我们在网上已发了说明公告,希望媒体别误导公众。”该负责人强调。

  3月30日晚,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发展部部长王志刚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认为该信息缺乏最起码的真实性:“这消息刚一出来的时候我就看到了,我认为作为记者来讲,真实地批露一些信息是他的责任,但是首先要诚实,他在向公众批露信息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全面披露,他掌握的信息不可能特别全面,但作为职责,他应该是掌握得尽可能全面,做到最起码的真实。”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女士则认为是否存在误报,还有待斟酌。“我觉得何必呢?首先,这其中确实有1026亿元的亏损。我认为这也不是误报。”她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有亏损,就应该提出来予以警惕。虽说减掉1026亿元的亏损之后,国有企业整体上赢利了6447亿元,但亏损本身是存在的。从亏损数据来看,亏损额接近1998年巨亏时的水平,是历史上第二个亏损高峰,亏损额增幅则创下了近16年来新高。”

  “只能说,媒体在做报道的时候应该更全面些。 当然,我们应当把整个新闻事实弄清楚,不仅仅只是为了吸引眼球,也不仅仅是试图将国有企业的阴暗面扩大,这是最重要的。”

  王志刚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断章取义、不能避实就虚、不能过于偏激,去误导消费者。“作为市场经济的企业来讲,亏损就如赢利一样是个正常现象,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有生有死。作为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出现一些亏损的企业应该说是个正常的现象,但在评价这个事情的时候要比较公正的去评价;作为记者,只要将这个事比较公正的、真实的批露一下就完了,可你偏得拿这个亏损的数去说,尤其这个亏损的数与赢利的数相比又比较小,大概也就六分之一吧,所以我就觉得他就有点太不负责任了。”

  左晓蕾也提醒某些媒体:“别把新闻当作一个哗众取宠的事情来报道,我们要尽量注意这一点。”

  报道影响微弱,股市不会有震荡

  国家统计局及时澄清的这条消息,是否会对股市产生影响?它会使投资者产生怎样的心理预期?

  中关村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王成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这明显是个误报,对股市没什么影响。我曾跟一些基金经理交流过,没人对这个感兴趣。”

  王成认为,上市公司中像宝钢、中石化赢利都很好,还有电力、煤炭这些行业赢利都不错,除了因航空股油价较高,航空公司有亏损外,其他国有大中企业赢利还都不错。

  宝钢相关领导亦在电话中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对宝钢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讲,这个消息对他们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从业内权威的CEIC亚洲经济数据库资料显示来看,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国有企业赢利其实已经在恢复了。也就是说,国企整体赢利是事实。

  左晓蕾也认为这对股市不会有什么影响。

  “股市上的信息是影响个股的,而这件事报道的是国有企业整体信息,股民只会去买某只股票而不是买国有企业的整体。”左晓蕾说:“整体一个数字对股市是不会产生影响的。”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亦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虽然对这个事情不了解,但他认为,去年国有企业整体算上肯定不是亏损,只是有些企业有亏损。

  两部委统计口径不一

  当然,有人将统计局这一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47亿元的数据,跟2月23日,财政部公布的2005年企业财务快报显示的“2005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突破9000亿元”数据来比较,进而产生质疑:两个来自国家不同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竟然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究竟哪个数据是准确的?

  “口径不一样,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有6000多个亿的赢利,很大程度上是指国有控股企业。一般来讲记入这个统计的都是500万以上的企业,一般的中小企业是没有统计的。”王志刚对记者分析说:“在财政部的统计中,考虑到国有企业存在形式比较复杂,除了大企业统计进去之外,对中小企业可能有的统计有的不统计。还有对于国有控股的企业和国有参股的企业可能还存在一些差异,对这两个数据的差异我倒觉得没有必要特别强调。”

  对此,贾康认为应搞清楚两个部门的统计口径,“比如说,有的光讲赢利没有讲亏损,或者光讲亏损没讲赢利。但这两个数字相冲抵是个什么情况,一定要搞清楚。”

  新任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则对媒体的提问如此澄清:这是一个概念性的误解,财政部公布的是盈利性国企的盈利数据,并不包括亏损企业的数据,而统计局公布的是全体国有企业的数据,两个数据并不冲突。

  王成对《中国经济周刊》解释说,统计局的覆盖范围应该比财政部更广,财政部的统计范围可能主要还是那种国内特别大型的企业,很有可能把银行也算进去了,这样,财政部的统计数据自然就会高很多。“所以,我认为是统计口径有差异,其实这也不用惊讶。”

  国有经济整体调整应加大力度

  更多专业人士认为,要直面数字背后的核心问题。尤其国企,既然已经有了这么大的亏损,就应该找出问题点,找出造成亏损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光拿一个数字结果讨论来讨论去。“这样于事无益,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诸如,为什么部分国企亏损如此严重?如何才能把亏损减到最小?这才是真正需要考虑和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赢利,其实仅两大石油公司的赢利就非常高,中石化、中石油属于全球最高赢利企业”左晓蕾分析说:“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其在国内的垄断地位以及油价上涨等因素,而不是依靠其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也不能光从几个赢利数据中感到非常欣慰,这样会使我们放松对自己要求,忽视某些体制上的问题。”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强调国企的亏损面,实际上也是给我们提出要真正面对的问题。我们必须看到,亏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赢利却是由于存在诸多特殊条件所造成的客观因素。试想,若油价稍微变化,或针对国内垄断机制出现某些反垄断法,或在其他方面做些改变,那么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就难创造出利润来。”

  “中国人没有必要这么爱面子。”左晓蕾非常直接地说,“而我们主管部门对这个事情也不要特别紧张,也许国统局觉得对方从他们那儿获取数据后没能全面报道,让人产生了误读,出于这个原因,感觉自己有责任而出面解释。当然,只报亏损不报赢利,等于把国企说得很糟,国企可能不高兴,国资委也可能不高兴,因为影响到他们的业绩。”

  “其实我觉得国资委应该好好检查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大的亏损,这才是真正的负责任的态度。”左晓蕾直言不讳。

  但相关人士认为,国资委在对国企保值增值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将亏损原因归咎于任何一个部门,这样的说法也欠公正。

  “这个数这么一说呢,给人感觉就好象国有企业一塌糊涂似的。”国资委相关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说:“我觉得作为国有经济,正是因为有一部分企业不适合于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一些亏损,所以我们应该加大整个国有经济的整体调整,使我们的国有企业能够逐步地、尽可能地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积极的工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9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