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新农村力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 10:42 招商周刊

  □ 首席记者 唐志军

  策划前言

  开始思考与策划这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报道,大约是在2005年年底。

  提及这个题目大家都很兴奋,因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实惠的意义。在这期间,记者翻阅了不少资料,其中一组记述中国农村40年来建设历程的稿件,令人深思。从大寨到小岗再到华西,那些曾经熟悉的如郭凤莲、严俊昌等人物经历,无论追求精神或是物质,无论成功或是失败,都真实记录和反映了当代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变迁史。

  这种追寻与探索,至今仍在继续和仍将继续。对一个拥有8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始终将是一个必须长期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前不久,记者对青岛和山东一些榜样农村进行了采访,所见所闻,值得思考。

  早春二月

  75岁的张凤翥老人,是胶州市李哥庄村的一位普通农民。通常来说,这般高龄,儿女孝顺、衣食无忧已是很幸福的事了,但耳聪目明的老人却越来越在家呆不住。他告诉记者,如今像他一样的村里老年人,更多开始关心党的农村政策和村里的各项事业发展,每月10号,是他们雷打不动参加的村民议事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传达后,他们合计了不少事情,尤其对村里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对于比以往似乎来得更早的这个春天,感知和兴奋的显然不仅是张凤翥老人,国人们无不为此欢欣鼓舞。

  青岛市政府研究室王磊对记者说,尽管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更加重视和加大对“三农”工作的引导与投入,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具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的一种必然。

  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则结合具体实践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并非是富村的概念,也不是个新村的概念,而应是一个政治、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统一体。

  在这个春天里,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声音和实践,已不局限于哪个省市,各省市纷纷出台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无一不在昭示中国的希望。

  齐鲁观察

  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不能不说的就是素有农业大省之称的山东。建设“大而美、富而强”的新山东,关键在农村。

  同样是在这个早来的春天,记者来到了已闻名全国的寿光市三元朱村。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个曾经贫困的乡村,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带头人王乐义的率领下,奋斗27年,靠种植果树和蔬菜大棚以及不断技术创新,不仅早早摘掉了贫穷的帽子,而且通过无私奉献,带动了寿光乃至中国北方许多省市农民致富……

  王乐义只是山东农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的一面旗帜。近30年来,山东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稳健而有力,许多地方因地制宜所创造的多种发展模式,不仅使自己受益,也给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启示。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山东莱阳就开始探索农业产业化。时任莱阳体改办主任、现威海市委办公室主任姚鸿健告诉记者,当时莱阳不仅造就了一大批至今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如“鲁花”“龙大”等,而且较早实践的龙头企业+各类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至今具有借鉴意义。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前不久谈到农业产业化时,也提出了“龙头企业+担保公司+农户”的模式。某种程度上,这一观点具有莱阳实践特征。

  观察齐鲁,已经成为榜样的当然不仅仅有三元朱村,靠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村庄比比皆是,像荣成石岛海产品养殖业、兖州特色花卉种植、莱西后庄扶村肉食品加工等,无一不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青岛农工委的沙建林告诉记者,即使是青岛人,说后庄扶村恐怕没几个人知晓,但说起九联,无人不晓。2002年,九联集团与后庄扶村建立联合党组织,对企业和村庄实行统一管理,走“以企带村、村企合一”的发展路子,实现以工促农、共同发展。2005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500元。

  观察齐鲁,临沂市沈泉庄村、龙口市南山集团(村)淄博市岜山村、荣成市西霞口村、青岛市李哥庄镇等,又都是靠发展工业、吸引外资和多元化经营发展而富裕起来的农村典型。

  像淄博市岜山村的发展,就是得益于村办企业万杰集团的快速崛起。经过 20 多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已拥有山东万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淄博万杰纤维有限公司、淄博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 70 多个子公司和分公司。

  观察齐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战略的构架,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青烟威三市很多原先的乡村,如今已成为大工业的聚集区。走进青岛经济开发区和烟台经济开发区,类似黄岛长江路街道办事处黄浦江路社区,比城镇还城镇的意味已相当浓烈。这倒让人不由地想起李丁富于1997年,对温州乡村变化的感慨:“哪里是城市,哪里是农村”。

  而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近5年的综合调查显示,2005年,山东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达3930.6元,比2000年增加1271.4元,增长47.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35.8元,增加965.1元;2000年-2005年山东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44.2%下降到39.8%,开始接近富裕线,农村居民整体生活开始向宽裕、富裕的生活迈进。

  但调查也显示,虽然山东农民物质生活更加宽裕,精神生活趋向充实和健康,消费结构更趋合理,但目前山东人均GDP刚过2000美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不到4000元,不但与发达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就是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差距也很大。对此,必须要有清醒认识。

  青岛印象

  2005年3月的一天,在胶南市以西约30里的一个叫大泥沟头的山村里,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正兴致勃勃在这里参观。“了不起”,他连连称赞说。在一般人眼里,一个市委书记,为什么要不辞劳苦专程来到这里?原来这个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山村,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带动了小山村致富。村委王承强告诉记者,“从那时起,杜世成书记前后到我们村不下五六次”。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青岛是个典型的旅游和工业城市,品牌企业和前海风光,仿佛就是这座城市的一切,难有什么农村概念。

  了解杜世成书记的人说,他是个谋大事的人。在他来到青岛的5年间,包括经济重心转移、大工业构架、集群发展、组团发展、建设滨海观光大道等一系列战略规划的出台与实施,更深意义不在于突现工业的力量,而是追求青岛的全面崛起与进步,最终实现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标。

  有着与农村和农民打交道经验的杜世成书记懂得,实现“两个城市”目标,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他也深知,山东龙头的称号,决非是制造业崛起那么简单。

  这两年,平度、胶南等区市的百姓,见到这位“大官”的频率越来越高,以至于像即墨鳌山、田横的农民,都记得他来过的次数,甚至所描绘的蓝图。

  对于前面的发展,这位决策者还是欣慰的。毕竟在已规划并展开的城市大框架和产业构架基础上,青岛农村建设,基本呈现了交替或同步发展的趋势,尤其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区产业的梯度转移,整个县域和小城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而接下来的田横、鳌山等七大区域组团发展,将通过不同特色产业依托,促使整个青岛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而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一大批新农村建设榜样,佐证了发展成就。不说诸如崂山区金家岭社区、崂山区石老人社区、城阳区城阳村社区等,如何伴随城市发展走上富裕之路。

  以偏远农村为例,莱西市南龙湾庄村,原先也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偏远的乡村,而近些年来,这里靠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靠重视社会福利保障、靠科学规划,使这个昔日的穷乡僻壤,一跃成为青岛新农村建设的榜样。

  青岛市农工委的调查得出,如今,这里不仅拥有十几家村办和外资企业,更值得称道的是,这里的社会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投资400万元建成村文化大院,已被中宣部命名为农村示范文化大院。据介绍,村里已免收村民各种费税不说,每年还向村民发放400元以上的福利,免费给每户村民安装有线电视、电话。而村庄道路的全面硬化和亮化,投资5000万元建造的居民公寓楼等,让村民们过上了原先想都不敢想的富裕生活。

  像南龙湾庄村变迁的故事,在青岛还有很多,即墨市西元庄村、胶州市赵家小庄村、平度市姜家埠村等,哪一个都具有震撼力。而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充分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化产业支撑”的精神实质。

  说到产业支撑和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记者在胶州采访时就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胶州三里河村,是一个典型靠种植传统“胶州大白菜”而闻名遐迩的村庄。由于品质优良,曾被鲁迅先生写进文章大加赞誉。而正是这样的影响力,使得今年2月17日,投资3000万美元加拿大因特包装项目,在胶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签约。

  原来,在该公司总裁第三次赴胶州考察中,胶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得知客人是素食主义者,于是驱车赶往大白菜的原产地三里河村,挑选了两棵正宗的“胶白”带回饭店,并亲自下厨指点。客人细品着汤白味美的炖白菜,赞不绝口,尤其当从翻译人员口中意外得知白菜宴的故事后,大为感动,更加坚定了投资决心。

  其实不光是榜样村,整个“十五”期间,青岛“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青岛市市长夏耕概括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显著提高”和“三个重大突破”。比如郊区五市GDP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5.3%提高到2005年的50.5%。特别是2004年以来,在一系列直接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农民收入进入历史上较快的增长时期。2004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居全省第一,2005年达到5806元……

  尽管这样,在全国掀起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潮中,杜世成书记还是感到了压力。在他看来,与江苏的华西村甚至与本省的龙口南山、寿光三元朱村相比,即使是青岛的榜样,差距依然不小。

  3月2日,很多青岛人注意收看了他在 “青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尤其“青岛率先建设新农村已具备条件”和“青岛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走在前列”的分析与要求,已被看作是和谐青岛发展的又一动员令。

  向谁学习?

  社会主义的农村进化论,显然不是一个关起门来的学问与实践。

  放眼世界,从中国国情上讲,借鉴欧美经验或许还早了点,但邻居韩国还是值得借鉴的。农民日报记者寰宇在旁观了韩国新村运动撰文说,韩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已接近城市居民的92.5%,这都源于1970年起开始的全国性“新村运动”。在他看来,这一过程除了由政府免费向各村提供水泥,出大头为农户建房,帮助改建厕所,实施自来水化,优化农业结构,农协帮助推广农产品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在大力推进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水平,培养勤勉、自助、协作精神。

  面向国内,最应当学习和借鉴的,就是两个三角洲。尽管广东的山区和苏北地区也并非富裕,但整体而言,那里的城市化进程令人吃惊,农村包围城市的势头有增无减。从开放初期的农村支持城市和工业发展,到目前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两个三角洲已为青岛、山东甚至全国农村建设带了个好头。

  在广东,各级城市和区域,运用不同模式带动农村发展的特征愈加突出。

  看江苏,尤其苏南近30年的发展,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有江苏的专家研究指出,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首先推动乡镇企业的崛起,继而发展外向型经济,随后进行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经济连续出现几次大飞跃。尤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推动农民由农业转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载体,开辟了农村工业化、农民致富的道路,而由此打破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推动了城镇的大发展,开创了我国农村的新局面。

  反观青岛和山东,山东社科院的专家分析表明,由于长期偏重工业和城市发展战略,从而导致山东既有先进的现代城市文明,又有相当落后的传统自然经济的农村,二元经济结构极其明显,严重阻碍了山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偏高的农业总产值与土地利用效率的矛盾,与两个三角洲先进省市差距较大。从农民收入的角度上看,尽管也有专家研究说,山东5187万农村人口,有一半不再务农了,但由于浙江、江苏、广东、上海等省市的私营经济比较发达,农民非农就业的机会比较多,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纯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山东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全面落后这四个省市……

  种种分析表明,山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而道远。而青岛和山东的榜样,不仅需要放大,更需要放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加以思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3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