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青岛越跑越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 13:18 招商周刊

  □首席记者 唐志军

  “青岛这座城市不得了,经济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越跑越快,实力越来越强”。这是外地的一个经济专家的评价。而这种评价,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就在上个世纪末,或许还没有人会相信,一个濒临黄海并不突出的城市——青岛,会
在短短几年里成为中国城市耀眼的明星。

  在青岛2005年统计公报发布的同时,记者查阅了近些年青岛与相关城市的比较数字发现,1999年青岛别说与一些省会城市有相当的差距,就是与苦学多年的大连相比,依然存在差距,当年的数字显示,青岛GDP是990亿元,沈阳1013.10亿元,武汉1086亿元,大连1003亿元。而就从2000年起,不断积累的青岛开始发力,当年经济总量就超过沈阳和大连,之后更是一路狂奔,先后超越宁波、武汉、成都……

  2006年2月13日上午,青岛市统计局局长郑卫星,按惯例向新闻界发布了2005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当他宣布2005年青岛市生产总值完成2695.5亿元,并根据搜集的全国所有城市资料宣布,青岛GDP总量列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杭州、无锡之后居第十位时,大多数与会记者都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冷静,大家似乎早已习惯了青岛从新世纪开始的奔跑。

  对生活在这座城市和一向关注这个城市的人来说,青岛实力的不断增强,绝非偶然,而是一个城市历经学习与实践,递进式发展的结果。对此,青岛市统计局综合处相关人员,通过大量数据对比,向记者揭示了其中的真谛。

  数字显示,青岛的发力和超越,更突出反映在“十五”期间。可以说,在此期间青岛经济真正开始了一个持续、稳定的增长期,呈“爆发”势头。

  继2000年GDP突破千亿元大关后,2002年GDP达1518.17亿元,2004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163.8亿元,而2005年的2695.5亿元经济总量,则是2000年的2倍多。与此同时,这5年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2年突破百亿元大关后,到2005年的176.34亿元,也是2000年的2倍多。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青岛在全国、山东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有目共睹的是,经济总量在2001年超过宁波、2002年超过武汉、2005年超过成都后,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全国城市的位次连年提升,比如2000年青岛在15个副省级城市的排序是第7位,而到了2004年则上升为第5位;在全国城市的排位也由2000年的第13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11位。人均GDP2004年达到28150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66.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7倍。

  “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是“十五”期间青岛经济最大的特点,有关人员一再强调说。数字表明,整个“十五”期间,青岛GDP增长速度分别为13.7%、14.6%、15.9%、16.8%和16.9%,年均增长15%左右。

  统计人员告诉说,支撑和提升青岛经济规模与城市形象的核心,突出在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上,尤其工业的拉动。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266.79亿元,而5年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20%。 这是一个巨大的推力,而这种推力从“九五”期间就已经开始出现,特别在“十五”期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青岛顺势而为,提出发展“四大工业基地”和“六大产业集群”,构建可持续的大工业体系战略,并由此带动了青岛经济的进一步强势发展。2005年的统计显示,青岛构建的四大工业基地完成工业总产值为2334.7亿元,占规模以上总产值的54.33%,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1685.8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9.2%。

  与此同时,“十五”以来,青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初见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产业的结构调整上,通过“十五”的努力,整个青岛经济变得越加协调,从“十五”前四年看,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5.4个百分点。而轻、重工业比重由2000年的64.1:35.9调整为2005年的49.4:50.6。

  再看深一步,投资对青岛的影响十分突出。无论是青岛人还是外地人都有明显感受,这些年的城市之变和产业所形成的集聚效应,尤其像一系列的奥运项目、港口西移、机场改扩建、东西快速路、跨海大桥、滨海公路以及众多的工业大项目开工建设,无疑给青岛经济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数字显示,“十五”前四年,青岛共投入2627亿元,而200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为1456.6亿元,整个“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左右,5年平均增长20%以上。

  而在投资发展中,“十五”期间的青岛吸引外资功效,更堪称一大亮点。据统计,自1979年以来的26年中,青岛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达17854个,其中2001年至2005年,引进项目达10288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235.56亿美元,仅“十五”期间,就高达154.58亿美元。

  投资的高速增长,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更对后续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据青岛市外经贸局局长武铁军介绍,目前共有77家

世界500强在青岛投资了142个项目,占山东全省一半以上。而“十五”期间,在汽车、电子、家电、造船、石化、港口等六大产业集群领域引进的14个过亿美元大项目中,如总投资8.78亿美元的前湾港集装箱项目、总投资4.8亿美元的丽东
化工
项目等,无疑会对“龙头”的真正崛起,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重要领域,就是特色经济,三大特色经济越加成为拉动青岛经济的新动力,尤其在港口经济和旅游经济上更为突出。

  2000年,青岛港的全年吞吐量只有8000多万吨,而“十五”期间,青岛通过成功实现“港口西移”和充分挖掘老港区能力,形成了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港新港区三大港区,5年等于再造了一个亿吨大港,吞吐量翻了一番还多。2005年,青岛港吞吐量为1.8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631万标箱。如今的青岛港已成为世界第13大集装箱港。

  三大特色经济中的旅游,也在5年间呈现了质的增长,这得益于滨海大道、汇泉湾改造、海底世界等一系列旅游大项目的建成使用,以及奥运城市的推介拉动。从旅游收入和人数上看,2005年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

  青岛实力不仅反映在经济总量上,人们在感受城市之变的同时,也着实感受到了由此带来的生活变化。反映在居民收入上,“十五”期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9%,2005年达到了129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8%,2005年达到5806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和山东17个城市排名中,青岛居民收入分别列第10和第3位。

  有分析说,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青岛居民生活已由“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虽然也有专家对青岛经济与居民收入不相符的问题,提出不少质疑,但站到统计角度上看,经济的增长与百姓收入并非绝对对等,收入往往受到城市性质、有关政策等方面的影响。青岛经济发展到这种程度,政府不可能再过多用行政手段调控收入,居民收入和职工工资,更多需要靠市场手段加以提升。

  由分析作出的判断表明,在已经到来的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人们期待的青岛经济高增长趋势还将延长,关键是不要出现大的经济波动。从动力支撑上看,随着大青岛战略向纵深展开,“十五”期间一批大项目的启动、竣工和投产,更大的释放效应一定会得到显现。而照此推断,青岛致力“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标,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现。

  数字表明,整个“十五”期间,青岛GDP增长速度分别为13.7%、14.6%、15.9%、16.8%和16.9%,年均增长15%左右。

  从2000年起,不断积累的青岛开始发力,当年经济总量就超过沈阳和大连,之后更是一路狂奔。2001年超过宁波、2002年超过武汉、2005年超过成都后,GDP总量跃居全国城市前十位 。

  2005年全国GDP总量前十位城市

  城市名称及排位

  1、上海市

  2、北京市

  3、广州市

  4、深圳市★

  5、苏州市

  6、天津市★

  7、重庆市★

  8、杭州市

  9、无锡市

  10、青岛市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