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的经济学诺奖与我们的"土著"生活真的接轨吗?

"土豪"的经济学诺奖与我们的"土著"生活真的接轨吗?
2018年10月09日 12:04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土豪”的经济学诺奖与我们的“土著”生活真的接轨吗

  来源:北京商报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啦。

  获奖的是两个人,大家或许都听说过:

  一个是保罗·M·罗默,他建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现在是经济学教科书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型。

诺贝尔官网主页诺贝尔官网主页

  另一个是威廉·D·诺德豪斯,他和保罗·萨缪尔森合著的《经济学》,是我们很多高校本科经济学的教材。

  而他们的获奖理由是:将气候变化和技术革新的因素融入了宏观经济学分析之中。

  颁奖词表示,这两人设计了一系列方法来解决我们时代最基本和最紧迫的问题——如何创造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看似很高大上的获奖主题,实际上可是非常接地气的内容。

  01

  接地气的经济学奖

  从儿时起,小编就认为诺贝尔奖是个非常高大上的奖项,不管是什么奖项,只要和“诺贝尔”这三个字挂钩,就肯定很牛!

  而实际上呢?实际上,奖项的称号虽然很高大上,但是研究的内容却非常接地气。

  现在小编就抛开今年经济学奖获奖者的学历背景,先看看他们的研究内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接地气”了。

  威廉·D·诺德豪斯的经济学研究范围很宽,包括环境、价格、能源、技术变革、经济增长、利润和生产率的增长趋势。但他的主要贡献发生在一个原本相对冷门、如今却相当热门的经济学分支领域——气候变化经济学。

  什么是气候经济学?

  简而言之,就是气候的变化对于人产生的影响,从而改变人们对于消费习惯、以及商品选择方面的学科,它属于传统经济学的一个边缘分支。

  那么气候和经济加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呢?

  在《气候经济学》一书中曾提出过一个例子:如果夏天变得比较温暖,那么每十个德国人中就有一人会比去年多买一件T-Shirt,如此一来,T-Shirt的生产与销售总额就多了八百多万件。

  天气的改变虽然不会对人们产生即时立刻的影响,但是在几年之后却会改变我们的天气经验,而这些经验就会对我们从决策到消费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比如某些地方因为气候相比往年变得更炎热了,同时又有舆论不停鼓吹气候将会持续上升,那么第两年、第三年当地的薄衣以及消暑清凉类商品的销售额就会提前性的、大幅度的上升。

  所以,气候怎么和经济学挂上钩的,你明白了吗?

  威廉·D·诺德豪斯1982年的论文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开山之作。此文虽短,但二氧化碳的特性、减排的国际合作、政策手段、不确定性等相关问题,都有所论述。文中所表述的许多忧虑,30余年来逐渐在现实中一一呈现。

  而与威廉·D·诺德豪斯共享荣誉的保罗·M·罗默现年62岁,近年来他一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热门候选人。

  经济增长理论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曾经显赫一时,出现了以索洛(Solow)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经济学家。但是,或许难以摆脱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被人口自然增长率所决定这一结论,经济增长理论随后沉寂了十余年。

  保罗·M·罗默在经济增长领域的长期研究之中,构建了两个内生增长模型,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如何在以稀缺资源为代表,收益递减的物质世界中维持一个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保罗·M·罗默的第一个模型就对我们所有人的世界与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知识付费。

  它使得知识成为能够提高投资收益率,像资本一样的一种生产要素,推翻了新古典绝对趋同的结论。

  这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这两位,可谓实至名归了!

  02

  最年轻的奖项

  与其他奖项比起来,经济学奖是诺贝尔奖中的“小老弟”。

  而今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的第50周年,这个“最年轻”诺奖有何特殊之处?

  听起来“高冷”的各项研究成果,又是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设立“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简称诺贝尔经济学奖。该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比其他奖项的设立和颁发足足晚了半个多世纪。

  经济学奖获奖者中,最年轻的是在51岁得奖的美国经济学家阿罗,年龄最大的是获奖时90岁的美国经济学家赫维克兹,他也是所有诺贝尔奖得主中年龄最大的。

  不过,纵观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主要涉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经济分析方法三大领域。

  获奖的经济学理论听上去高深莫测,实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2002,“锚定效应”

  具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内曼的这一理论是指当人们做出判断时,会不由自主地受到第一印象的支配。例如,餐厅在制定菜单时,会故意设置一个价格特别高的菜品,让其他菜品看起来更实惠。

  • 2012年,“博弈论”

  2012年获奖者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斯的“博弈论”帮助纽约高中生解决择校难题,为美国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毕业生合理配对,还用于设计医院的肾脏捐赠系统,提高器官匹配率。

  与罗斯一同获奖的美国人罗伊德•沙普利更是将匹配算法用于男女约会,计算出如何在集体相亲中让所有人都配对成功。

  • 2017年,“心理账户”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提出,同等数目的钱在人们的心中是有差异的,不同途径获取的钱会被存入不同的心理账户。同样是10万元,辛苦赚来的会花得小心翼翼,而意外中彩票得来的钱花起来就会更大方。

  03

  离不开的数学

  需要明确的是,尽管经济学越来越靠近人的现实感受,但达到这一目标的方式是更多地依赖数学。

  根据数据显示,在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的专业背景中,数学仅次于经济学。

  201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就有很强的数学背景;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沙普利实际上也是一位数学家,他的博士专业是数学而非经济学。

  而从近些年的得奖成果来看,数学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安格斯·迪顿最主要的学术贡献在于提供了定量测量家庭福利水平的工具,以此来更准确地定义和测量贫困;2013年的3位得主因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而获得殊荣。

  长期以来,经济学被认为是依赖实际观察的经验科学或是更依赖推理的思辨性哲学。而现在,诺贝尔经济学奖更多授予那些从事数理统计分析的经济学家,深耕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们或许更难被诺奖垂青。

  所以,想要拿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是得从数学抓起。

  04

  巨额奖金怎么花

  说了那么多诺贝尔奖的事,大家肯定好奇奖金吧?

  每年,诺贝尔奖的奖金会因经济形势、通货膨胀等原因而有所变化,2018年的经济学奖金是900万瑞典克朗。

  光是看看都眼红

  那么,拿到了巨额奖金的经济学家们都是如何花掉的呢?

  • 方法一:“买买买”

  买房是不少诺奖得主的首选。2003年获奖者美国经济学家美国罗伯特•恩格尔用奖金在纽约哈德逊河谷买了一座乡村别墅。

  2010年得奖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具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他用奖金买了新衣服,支付了全家陪同他去瑞典领奖的旅行费用,并购买豪华家具。皮萨里德斯还把一部分钱存在塞浦路斯的账户里,结果该国在2013年遭遇银行危机,这些钱所剩无几了。

  • 方法二:大方捐献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在2004年得奖后开玩笑说,他和妻子都是很“大方”的人,所以他们把一半的钱都捐给了政府,“当然是以税的形式”。这并不是抱怨,因为他说:“社会对我很友好,我喜欢现在边教书边做银行家的生活。”

  2013年获奖者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把奖金捐给了自己工作的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以感谢 “优秀的同事”。

  • 方法三:给前妻分一半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在1995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然而,早在1989年他的前妻就已经预测到他会得奖,于是在他们办理离婚手续时,她提出“若卢卡斯在1995年前获得诺奖,她应该分得一半的奖金”。

  卢卡斯认为这是个天大的玩笑,于是他答应了,没想到在1995年的时候他真的获奖了,所以卢卡斯在欣喜之余,不得不按照之前的约定支付前妻一半的奖金。

  如果是你获得了这比奖金,你会怎么花呢?

  小编在此友情提示一下,首先,你得先拿到诺贝尔奖!

  小编只能帮到这了!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李彦丽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7 长城证券 002939 6.31
  • 10-11 昂利康 002940 --
  • 10-09 天风证券 601162 1.79
  • 09-27 迈瑞医疗 300760 48.8
  • 09-27 蠡湖股份 300694 9.8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